钢笔论坛

标题: 求个励志的电影、小书籍、视频。勉励下自己 [打印本页]

作者: asd63700    时间: 2011-11-27 01:57
标题: 求个励志的电影、小书籍、视频。勉励下自己
求个励志的电影、小书籍、视频。勉励下自己,高三了总是打不起精神。没啥动力。陈安之的看多了 已经没感觉了。这么下去不是办法滴,还请各位帮个忙哈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7 02:08
其实没那么玄奥,看几个黄片就行了。

尤其对于男人来说,无论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说还是印度教或佛教密宗的修行角度来说,性是原动力,有很强的作用,无论这个最终作用是好还是坏,关键在性驱动力很强,这个原动力主导了人类一切外在行为,最终作用的好坏实际上取决于你怎样用这股原动力而达成了最终的结果。

取决于这股大能的驱动性你是怎样利用的。在其驱动下,你做好事还是做坏事还是修行。

性驱动力是势,怎样运用是技巧与手段,最终结果如何是最后达成的功。

所以,好好看几部黄片,是最佳励志,可以鼓舞唤醒你的驱动力,充满斗志的去争取一切---你,只要好好奋斗,就可以得到那些,满足你的欲望!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7 02:12
为什么历史上太监多变态?因为他们的势还在,但出来的闸门被切断了,导致无法正常发泄出来,于是就变态。将其势通过其他非正常的手段发泄出来,成了非正常的力,达成非正常的功,从而很恐怖
作者: Napoleon归来    时间: 2011-11-27 02:23
真是半夜的一针清醒剂啊
作者: 关山飞度    时间: 2011-11-27 07:45
王孙兄好犀利
作者: asd63700    时间: 2011-11-27 10:48
回复 3# 旧王孙


    王孙兄说得也有道理。我就是缺一把火、缺乏毅力和成功的欲望。 这些东西不知道从何而来,看小片儿我对我没什么用。我觉得我还未涉世,不了解生活的艰辛、困苦。  我想多看看生活真是的一面,以此勉励自己。初中的时候,胸中确实有那种壮志凌云的豪气,可现在磨光了,没有目标和理想,真的是一点动力也没有。可是我不想这么颓废下去。
作者: 仁义知心    时间: 2011-11-27 11:06
黄片少看为妙,葵花宝典不练为佳。
没听说仁人志士古圣先贤是看毛片才出息的
我现在正在看崔永元的“我的抗战”,那才是男人该看得东西。
作者: boyflysky1    时间: 2011-11-27 12:07
《三傻大闹宝莱坞》
作者: zhoulyi    时间: 2011-11-27 12:36
一针发泄呀
作者: 九命山猫    时间: 2011-11-27 13: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idan    时间: 2011-11-27 13:29
求个励志的电影、小书籍、视频。勉励下自己,高三了总是打不起精神。没啥动力。陈安之的看多了 已经没感觉了 ...
asd63700 发表于 2011-11-27 01:57


感觉王孙兄精通佛学,不敢相信这话出自您之口
很好奇您怎么看待佛学反对的邪淫?
作者: 昨夜星辰    时间: 2011-11-27 16:31
大俗大雅之言么?
作者: linrenzhi911    时间: 2011-11-27 18:17
拉瑞·克劳  呵呵轻松愉快还带励志我很喜欢的类型!
作者: 142857    时间: 2011-11-27 18:29
有一本《把时间当作朋友》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7 20:17
感觉王孙兄精通佛学,不敢相信这话出自您之口
很好奇您怎么看待佛学反对的邪淫?
pidan 发表于 2011-11-27 13:29


上面已经说过了,性本能是原动力,客观驱动力,本身不具善恶,端看如何运用,是行善还是作恶还是修行。

在其能驱使下,用正当手段来立志争功,则是世间大功。来作恶,则是淫邪。来修行,则是易行乘(当然,high risk high return,易行也意味着极险,一不小心就为魔道)。

弗洛伊德已详细阐释过人类外在一切举动的深层驱动原因。印度教及佛教的密宗也早有阐释,这个大能具原驱动之大能,所以利用其来修行。

其实一味的逃避反而反作用力更大,且逃避最终不能破除这个东西,因为逃避说明还是很在乎,深层原因还是很看重,只有面对才能解决。密宗只修行法还有很多禅宗的很多狂禅之举(比如一休宗纯与盲女之爱)实际是在破执,是赤子之心。

弘一大师是南山律宗八百年复兴之祖,律宗最重戒律,弘一大师起初对藏传佛教非常不能理解,但在深入了解后,至诚顶礼真心赞叹,实为圆通之教。

这其实好比一把刀,刀本身不具善恶,端看你如何用,可以杀人,可以救人,更可以作为工具助人
作者: helloo    时间: 2011-11-27 20:53
回复 2# 旧王孙


   学习了一语中的
作者: ZRYQZ    时间: 2011-11-27 22:03
运动是好法子~
作者: 毘沙門天    时间: 2011-11-27 23:59
回复  旧王孙


    王孙兄说得也有道理。我就是缺一把火、缺乏毅力和成功的欲望。 这些东西不知道从何 ...
asd63700 发表于 2011-11-27 10:48


如果純粹想勵志:怒海潛將. Men of Honor.勞勃·狄尼洛、小古巴·古丁主演,這部片不錯

如果想知道人生困苦,那麼大陸的「活著」跟日本片「切腹」,頗令人有所思

作者: Wednesday    时间: 2011-11-28 00:26
回复 14# 142857


    哈哈,李笑来,刘未鹏
作者: loli1988    时间: 2011-11-28 00:32
不知为啥我看B级片R级片会很励志比如:破处之旅,菠萝快车,杀死比尔,恐怖星球,金刚不坏
作者: CRAZYdecker    时间: 2011-11-28 00:40
我前两天同样厌学
不要把学习和你不喜欢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尝试和你喜欢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1:长跑,这个跑完相当有感觉,感觉很振奋,自信。
2尝试暗恋一个热爱学习品学兼优滴MM
3找个和你成绩差不多的比赛
4想想父母,给自己一个沉重的压力并转化为动力
5强迫自己不学习,但也不许玩,手机电视什么的也不许碰,基本是让自己除了吃喝拉撒睡什么也不干(睡眠也要缩短)对于我,基本两天就发现自己无比渴望学点什么。
6我买好钢笔的原因之一是好用的钢笔可以让我有写点什么的欲望,顺便就学一学
7:改变习惯,记得一个前辈说过,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喜欢学数学……
以上仅供参考……
其实学就行了,想这么多干嘛??看电影什么的只能越看越颓。不要考虑学习有什么意义,它可以只是一种劳动,做就行了。
作者: CRAZYdecker    时间: 2011-11-28 00:44
反正励志什么的对我只有反作用,学就行了,搞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做甚?
作者: asd63700    时间: 2011-11-28 00:48
厌学情绪比较严重,无法长时间地静坐学习呀。嘿嘿我觉得看看陈安之那类的视频确实能给我很大的动力。  21楼的兄说得对。哎夜深了 要学习去了! 高三了基本没时间打球了,运动对我也没什么效果,运动完累死了真想倒头就睡哈哈
作者: 洗心堂主    时间: 2011-11-28 00:51
回复 2# 旧王孙


    求推荐 求链接
作者: CRAZYdecker    时间: 2011-11-28 00:54
注意,绝对不要看太多A片,适量
1:看A打飞机会让你精神萎靡,不打说不过去。
2精品太少,影响审美,能让我坚持从头看到尾的无情节纯A。30分钟以上的我到现在都没找到
3可能会使你的气质变猥琐
作者: asd63700    时间: 2011-11-28 00:54
回复 25# CRAZYdecker


      所言甚是! 很少看这个
作者: asd63700    时间: 2011-11-28 00:55
今晚通宵写作业了 有木有人陪啊!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8 00:56
厌学情绪比较严重,无法长时间地静坐学习呀。嘿嘿我觉得看看陈安之那类的视频确实能给我很大的动力 ...
asd63700 发表于 2011-11-28 00:48


厌学?那可以看看古人的励志劝学诗。从财(食),住,色(妻),奴仆,行,全方位的实质利益去引导人通过读书求取功名来获取财富美色,文眼就在最后的---“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作者: CRAZYdecker    时间: 2011-11-28 00:56
真的想看书励志的话,朱颜血 系列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8 00:57
回复  旧王孙


    求推荐 求链接
洗心堂主 发表于 2011-11-28 00:51


对坛子的生存有大害。。。。。。君子趋吉避凶,所以,从坛子的利害角度出发,这方面的东东只能务虚,提个大概而已。具体的可以自行查找。。。。。。
作者: CRAZYdecker    时间: 2011-11-28 00:58
回复 26# asd63700


    同样熬夜,但为了明天的课,不敢太晚
作者: asd63700    时间: 2011-11-28 00:58
回复 28# 旧王孙


    王孙兄说得对,我就是缺少对物欲的追求。。看看诗词似乎没用,如果家门口停着辆豪车,门前灯红酒绿,人人手拥佳丽,我肯定有追求了
作者: asd63700    时间: 2011-11-28 00:58
回复 31# CRAZYdecker


    后悔咯 前几天放假没好好写作业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8 01:00
回复  旧王孙


    王孙兄说得对,我就是缺少对物欲的追求。。看看诗词似乎没用,如果家门口停着辆豪车 ...
asd63700 发表于 2011-11-28 00:58


我记得原来洪晃说她去应聘一家投行,结果人家死活看不上她,觉得她缺乏对金钱的饥渴感。

尼克松说过,权力是男人最好的催情剂。

振作吧!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8 01:02
回复  旧王孙


    王孙兄说得对,我就是缺少对物欲的追求。。看看诗词似乎没用,如果家门口停着辆豪车 ...
asd63700 发表于 2011-11-28 00:58


你要追求世间的功名富贵,就必须培养起对权力和财富的饥渴感
作者: asd63700    时间: 2011-11-28 01:02
回复 34# 旧王孙


    兄说读书有啥好处呢? 出来好混一点?
作者: CRAZYdecker    时间: 2011-11-28 01:04
回复 32# asd63700


    物质刺激……觉得还不如MM,想起前几天看九把刀的演讲
作者: CRAZYdecker    时间: 2011-11-28 01:05
回复 32# asd63700


    我看见这的第一反应是我要这干嘛?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8 01:06
回复  旧王孙


     兄说读书有啥好处呢? 出来好混一点?
asd63700 发表于 2011-11-28 01:02


古今一也。敲门砖。

当然了,也有人说李嘉诚的例子。但是这种就像做销售或演艺界一样,好的固然是极好,滔天,但那是极少数,绝大部分还是在底层。

而有敲门砖的,就平均多了,至少保证一个中线,并有很大希望再进军上游。

所以,在平均分布上比较有学历和没学历的那个社会地位及收入的差距才是合理的。

就如统计学里看,平均值才有意义,那些极高极低的偏差应该不列入考量
作者: 洗心堂主    时间: 2011-11-28 01:06
回复 30# 旧王孙

了解。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8 01:09
回复  asd63700


    物质刺激……觉得还不如MM,想起前几天看九把刀的演讲
CRAZYdecker 发表于 2011-11-28 01:04


对的。物质刺激归根结底还是出于吸引异性的本能驱动,因为占有更多物质无疑能吸引更多异性,这个弗洛伊德早就分析过了。

实质都是来自动物本能,动物所作一切归根结底就是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所以,要更聪明或更美丽或更强壮来在竞争中获胜,争取到异性,归根结底还是本能驱动
作者: CRAZYdecker    时间: 2011-11-28 01:10
本帖最后由 CRAZYdecker 于 2011-11-28 01:13 编辑

突然想起目前看过最和谐的地方是讨论H文的,甚至要比笔坛都好很多。气氛真的超好。

就是不知为什么
作者: asd63700    时间: 2011-11-28 01:15
回复 39# 旧王孙


    嗨 为了这一个敲门砖 不知苦了多少人。  !!!!   我去写作业了!               茫茫人海,上哪儿找物欲。。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8 01:16
回复  旧王孙


    嗨 为了这一个敲门砖 不知苦了多少人。  !!!!   我去写作业了!             ...
asd63700 发表于 2011-11-28 01:15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古人早有励志。努力吧!
作者: 142857    时间: 2011-11-28 03:12
回复 19# Wednesday


   这书看了两遍,还是觉得知易行难。
作者: pidan    时间: 2011-11-28 09:21
上面已经说过了,性本能是原动力,客观驱动力,本身不具善恶,端看如何运用,是行善还是作恶还是修行。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11-27 20:17


不无道理,有深度,佩服佩服
只是看H片励志始终不妥,因为h片中多少东西是真正能“得到”的?很多H片是夸张的,不切实际的,都是给“得不到”的世人yy用的,不可否认吧?尤其是日本的。
一般人看后怎么设法“得到”呢,那就是下次再看,然后左右手“解决”,然后下次继续,反正只是轻点鼠标的事,易如反掌。于是周而复始,无法自拔。。。
在反**的网站和论坛看到了太多这样的例子,H片毒害了多少青少年,甚至包括已婚的人!总之,看H片励志还是太危险了!
作者: 羽暘    时间: 2011-11-28 10:30
回复 42# CRAZYdecker


    头回听说朱颜血励志,兄重口味了。。。不过h文论坛的确很和谐~
作者: 羽暘    时间: 2011-11-28 10:32
回复 46# pidan


    h片的确达不到励志,但危害也没兄说的那么严重吧,看看不至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吧。。。
作者: CRAZYdecker    时间: 2011-11-28 13:18
回复 47# 羽暘


    我其实只是想找个能把它读完的人………看完朱真的是会想找些课本什么的来缓解压力啊
作者: pidan    时间: 2011-11-28 14:11
回复  pidan


    h片的确达不到励志,但危害也没兄说的那么严重吧,看看不至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吧。 ...
羽暘 发表于 2011-11-28 10:32



    我并没有用这样的词汇啊?
但是这样的例子应该也找得到http://www.haongo.com/
作者: 羽暘    时间: 2011-11-28 15:38
回复 49# CRAZYdecker


    朱颜各系列都看过啊,罗胖子写的还凑合,主要是紫狂写的比较狠。。。
作者: 羽暘    时间: 2011-11-28 15:40
回复 50# pidan


    孤陋寡闻了,居然还有这种网。。。
作者: 小佳佳    时间: 2011-11-28 15:58
对的。物质刺激归根结底还是出于吸引异性的本能驱动,因为占有更多物质无疑能吸引更多异性,这个弗洛伊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11-28 01:09



    记得以前看过,说男女之间之所以相互喜欢,一见钟情,不过是因为那个异性拥有与你互补的免疫系统,从而可以得到免疫系统相对完全的后代,说的太透,爱情什么的都不美了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8 16:10
记得以前看过,说男女之间之所以相互喜欢,一见钟情,不过是因为那个异性拥有与你互补的免疫系统 ...
小佳佳 发表于 2011-11-28 15:58


真要分析起来,确实煞风景,都不是什么浪漫的东西,都是硬体反应,实质是延续基因的需要。所谓浪漫,只是人类文化附加于上的一种意淫假象。既然人是社会动物,文化动物,很多时候也需要自我麻醉,将错就错一下,看得太透就是得道了,得道的通常都不符世间道德规范,比如,庄子的老婆死了,他还鼓盆而歌,凡人不可能理解他的。阿城在《闲话闲说》里最后说得好---“人脑中的边缘系统提示我们,如果爱情消失了,我们还会有亲情和友情,只要有足够的智慧,不愁“白头偕老”。 ”-----


“话说回来,情感中枢对人类很重要,因为它使“亲情” “友情”乃至“爱情”成为可能,不过说到现在,爱情还只是“硬体”的可能罢了。
  在这个边缘系统最前端的脑隔区,是“快感中枢”。经典的性高潮,是生殖器神经末梢将所受的刺激,经由脊髓传到脑隔区,积累到一个程度,脑隔区 的神经细胞就开始放电,于是人才会有性高潮体验。不过,脑神经生理学家用微电流刺激脑隔区,或者将剂量精确的乙醯胆硷直接输入到脑隔区,脑隔区的神经细胞也能放电,同样能使人产生性高潮体验。这证明了性高潮是脑的事,可以与我们的生殖器神经末梢无关。
  我相信不少人听说原来如此,会觉得真是煞风景,白忙了。当初这个脑神经生理关系发现之后,确实有人担心人类会成为电极的**隶,你我不过是些男女电池,现在看来还不至于,不过毒品对脑隔区也会产生同样的影响,倒是我们要注意的。
  临床报告说,有些脊髓受伤的男性,**仍然可以勃起乃至射精,却没有性高潮体验;另一种则是生殖器麻木不仁,却能由刺激第二性感区,甚至手臂胸腹而产生性高潮体验。我以前在北京朝阳门内有个忘年交,一个当年宫里的粗使太监告诉过我, “咱们也能有那么回事儿”,我知道他没吹牛,因为太监制度只严格在下身,断绝精子的产生与输出,同时也断绝男性激素的产生,但是,上面的脑隔区的“快感中枢”却还在,也算百密一疏吧。
  不过,边缘系统中,还有一个“痛苦中枢”,难为它恰好与“快感中枢”为邻,于是不管快感中枢还是痛苦中枢放电,常常“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使另一个中枢受到影响。所以俗说的”打是疼,骂是爱”,或者文说的性虐狂或受虐狂(俗称“贱”),即来源于两个中枢的邻里关系。
  “喜极而泣”, “乐极生悲”, “极”,就是一个中枢神经细胞放电过量,影响到另一个中枢的神经产生反应。女性常会在性高潮之中或之后哭泣,雄猿猴在愤怒的时候,**会勃起,这是两个中枢共同反应,而不是哲学上说的“物极必反”。我认识的一个小提琴高手,凡拉忧郁的曲子,裤档里就会硬起来,为此他很困扰,我劝他不妨在节目单里印上痛苦中枢与快感中枢的脑神经生理结构常识。
  我初次见马友友演奏大提琴时的面部表情,很被他毫无顾忌的类似性行为时的面部表情分神。演奏家,尤其在演奏浪漫派音乐时,都控制不了他们自己的面部表情。
  能直接作用于边缘系统也就是情感中枢的艺术是音乐。音乐由音程、旋律、和声、调性、节奏直接造 成“频律”(不是旋律),假如这个频律引起痛苦中枢或快感中枢的强烈共振(不是共鸣)而导致放电,人就被“感动”,悲伤,兴奋,沮丧,快活。同时,脑中的很多记忆区被激活,于是我们常常听到或看到这样的倾诉, “它使我想起了什么什么……”每个人的经验记忆有不同,于是这个“频律”,也就是“作品”,就被赋予多种意义了,名噪一时的“阅读理论”,过于将“文本”自我独立,所以对音乐文本的解释一直施展不利,因为音乐是造成频律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的反应,理性“来不及”掺人。
  有一种使母牛多产奶的方法是放音乐给它听,道理和人的生理反应机制差不多,幸亏牛不会成为音响发烧友,否则养牛也真是会破产的。
  景象和视觉艺术则是通过视神经刺激情感中枢,听觉和视觉联合起来同时刺激情感中枢的时候,我们难免会呼天抢地。不过刺激久了也会麻木,仰拍青松,号角嘹亮,落日余辉,琴音抖颤,成了令人厌烦的文艺腔,只好点烟沏茶上厕所。
  音乐可以不经由性器而产生中枢神经放电导致快感,因为不经由性器,所以道德判断为“高尚”,所 以我们可以一遍一遍地听而无“耳淫”的压力,所以我们说我们得到“净化”。孔子说听韶乐后不知肉味,你看,连“进食中枢”都被抑制了,非常净化,不过孔子说的是实话。
  说起来,艺术无非是千方百计产生一种频律,在展示过程中加强这个频律,听者、读者用感官得到这个频律,而使自己的情感中枢放电。我们都知道军队通过桥梁时不可以齐步走,因为所产生的谐振会逐渐增强,以至桥梁垮掉。巴赫的音乐就有军队齐步走过桥梁的潜在危险。审美,美学,其实可以解释得很朴素或直接,再或者说,解释得很煞风景。
  常说的“人之异于禽兽几何”,笑话讲成“人是因为会解几何题,才与畜生不一样”。不过分子生物学告诉我们,人与狒狒的dna百分之九十五点四是相同的,与最近的亲戚矮黑猩猩、黑猩猩、大猩猩的dna百分之九十九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人之异于禽兽不过百分之一”,很具体,很险,很庆幸,是吧?
  不过在脑的构成里,人是因为新哺乳类脑中的前额叶区而异于禽兽的。这个前额叶区,主司压抑。前 额叶区如果被破坏,人会丧失自制力,变得无计划性,时不时就将爬虫类脑的本能直接表达出来,令前额叶区没有被破坏的人很尴尬,前者则毫不在意。
  说到现在,我们可以知道,爬虫类脑,相当于精神分析里所说的“原我”和“原型”或“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新哺乳类脑里的前额叶区,相当于“超我”; “自我”在哪里?不知道。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署(不是精神文明署,因为缩写为nimh)脑进化与行为研究室的主任麦克连说, “躺在精神科沙发上的,除了病人,还有一匹马,一条鳄鱼”,这比弗洛伊德的说法具体明确有用得多了。
  压抑是文明的产物。不过这么说也不全对,因为比如狼的压抑攻击的机制非常强,它们的遗传基因中如果没有压抑机制的组合,狼这个物种早就自己把自己消灭了。这正说明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能够逐步在前额叶区这个“硬件”里创造“压抑软件”的指令,控制爬虫类脑,从蒙昧,野蛮以至现在,人类将这个“逐步”划分为不同阶段的文明,文明当然还包括人类创造的其它。不同地区、民族的“压抑软件”的程序及其它的不同,是为“文化”。
  古希腊文化里,非理性的戴奥尼索斯也就是酒神精神,主司本能放纵,理性的阿波罗也就是太阳神精神,主司抑制,两者形成平衡。中国的孔子说“吾未见有好德如好色者”,一针见血,挑明了本能与压抑本能的关系。
  不幸文化不能由生物遗传延续,只能通过学习。孔子说“学而优则仕”,学什么?学礼和技能,也就是当时的权力者维持当时的社会结构的“软件”,学好了,压抑好了,就可以“联机”了, “则仕”。学不好,只有”当机”。一直到现在,全世界教育的本质还是这样,毕业证书是给社会组织看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脸上或深或浅都是盖着“高等压抑合格”或“高等伪装成功”的印痕,换取高等的社会待遇。
  前面说过的快感中枢与痛苦中枢的邻里关系,还会产生“享受痛苦”的现象。古老文化地区的诗歌,小说,戏剧,电影,常常以悲剧结尾,以苦为美。我去台北随朋友到ktv,里面的歌几乎首首悲音,闽南语我不懂,看屏幕上打出的字幕,总是离愁别绪,爱而不得,爱之苦痛等等,但这确实是娱乐,消费不低的娱乐。
  一般所谓的“深刻”、 “悲壮”、 “深沉”等等,从脑神经的结构来看,是由痛苦中枢放电而影响到快感中枢,于是由苦感与快感共同完成满足感。如果痛苦不能导致快感,就只有“悲惨”而无“悲壮”。这就像巧克力,又苦又甜,它产生的满足感强过单纯的糖,可是我们并不认为巧克力比糖“深刻”。
  所以若说“‘深刻’ ‘悲壮’里有快感”,我相信不少人一定会有被亵渎的感觉。这说明文化软件里的不少指令是生理影响心理,心理影响文化,文化的软件形成之后,通过学习再返回来影响心理,可是却很难再进一步明白这一切源于生理。文化形成之后,是集体的形态,有种“公理”也就是不需证明的样子,于是文化也是暴力,它会镇压质疑者。
  “沉雄”、 “冷峻”、 “壮阔”、 “亢激”、“颤栗”、 “苍凉”,你读懂这些词并能陶醉其中时,若还能意识到情感上的优越,那你开始对快感有“深刻”的感觉了,可是,虚伪也会由此产生,矫情的例子比比皆是,历历在目。
  中国文化里的“享受痛苦”,一直有很高的地位,单纯的快乐总是被警惕的。 “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天将降大任于斯”,虽然苦痛但心感优越,警惕“玩物丧志”,责备“浑身投有二两重”。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很清晰的压抑的文化软件程序,它甚至可以达到非常精致的平衡,物我两忘,但它也可以将一个活泼的孩子搞得少年老成。
  不过前额叶区是我们居然得以有社会组织生活的脑基础。我们可要小心照顾它,过与不足,都伤害到人类本身。人类如果有进步,前额叶区的“压抑软件”的转换要很谨慎,这个谨慎,可以叫做“改良”。
  无产阶级文化 大革命是一次软件设计,它输入前额叶区的是“千条万绪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和“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文质彬彬”。将新哺乳类脑的情感中枢功能划限于“阶级感情”,释放爬虫类脑,“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要武嘛”。当时的众多社论,北京清华附中“红卫兵”的“三论造反有理”,都是要启动释放爬虫类脑功能的软件程序。
  “三论造反有理”同时是一组由刺激痛苦中枢转而达到快感的范文,好莱坞的英雄片模式也是这样,好人一定要先受冤枉,受暴力之难,刺激观众的痛苦中枢,然后好人以暴力克服磨难,由快感中枢完成高潮,影片适时结束。
  由于前额叶区的压抑作用,人类还产生了偷窥来疏解心理和生理上的压抑。爬虫类和古哺乳类不偷窥,它们倒是直面“人”生的。艺术提供了公共偷窥,视觉艺术则是最直接的偷窥,偷窥包装过的或不包装的暴力与性。
  扯得真是远了,爱情还在等待,不过虽然慢了一点儿,但是前面的罗嗦会使我们免去很多麻烦。
  人类的“杜莱特氏症”历史悠久,生动的病历好看过小说。这种症状是因为病人脑中的“基底核”不正常造成的。基底核负责制造“邻苯二酚乙胺”,即“多巴胺”,多巴胺过多,人就会猛烈抽搐或者性猖狂。多巴胺过少,结果之一为“帕金森氏症”,治疗的方法是使用“左多巴”,注意量要精确,否则老绅士老淑女会变成**狂的。
  你觉得可以猜到爱情是什么了吧?且慢,爱情不仅仅是多巴胺。
  脑神经生理学家发现,人脑中的三种化学物质,多巴胺(dopamin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和phenylethylamine(最后这种化学物我做不出准确译名,总之是苯和胺的化合物)。当脑“浸”于这些化学物质时,人就会堕入情网,所谓“一见钟情”,所谓“爱是盲目的”,所谓“烈火干柴”等等,总之是进入一种迷狂状态。诗歌,故事,小说,戏剧,电影,对此无不讴歌之描写之得意忘形,所谓“永恒的题材”。
  今年《收获》第四期上有叶兆言的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我读的时候常常要猜男主人公丁问渔脑里的基底核的情况,有时想,觉得可以戏仿“字典小说”写成一部“病历小说”,从症状上看,丁问渔的基底核有些问题,多巴胺浓度稍稍高了一点,但他的前额叶区里的文化抑制软件里,有一些他所在地区的文化软件里没有的“骑士精神”,所以他还不至于成为真正的性猖狂。 “骑士精神”是欧洲文化里“享受痛苦”、性自虐的表现之一,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诃德的悲剧是欧洲文化中时间差的悲剧,桑丘用西班牙的世俗智慧保护了主人,叶兆言笔下的丁问渔的悲剧则不但是时间差而且是文化空间差的悲剧,南京车夫和尚显然不是桑丘,连自身都难保。丁问渔的悲剧有中国百年来一些症结的意味,却难得丁问渔不投机。叶兆言要处理的真是很复杂,可惜丁问渔死得简单了,从悲剧来讲,他死得有点不“必然”。不过我这么讲实在是一种监工式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何况我还不配监工。
  上面提到的脑中的三种化学物质,生物学上的意义是使性成熟的男性女性产生迷狂,目的是交配并产生带有自己遗传基因的新载体,也就是子女后代。男女交合后,双方的三种化学物质并不消失,而是持续两到三年,这时若女方怀孕,迷狂则会表现出“亲子”, “无私的母爱”,俗说“护犊子”、 “孩子是自己的好”。我如果说“母性”无所谓伟大不伟大,只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迷狂,一定会得罪天下父母心,但脑生理学认为,这正是人为了维护带有自己基因的新生儿达到初步独立程度的不顾一切,这个初步,包括识别食物,独立行走,基本语言表达,也就是脑的初步成熟。爬虫类和古哺乳类的后代的脑是在卵和胎的时期就必须成熟。它们一降生,已经会识别食物和行走。爬虫类只护卵,小爬虫一破壳,就各自为政;古哺乳类则短期护犊,之后将小兽驱离,就像我们从前在日本艺术科教片《狐狸的故事》里看到的。
  人脑中的上述三种化学物质“消失”后,脑生理学家还没有找出我们不能保持它们的原因,你们大概要关心迷狂之爱是不是也要消失了?当然,虽然很残酷,“老婆(也可以换成老公)是别人的好”。生物遗传学家解释说,遗传基因的这种安排,是为了将“迷狂”的一对分开,因为从偶然率上看,交配者的基因不一定是最佳的,只有另外组合到一定的数量,才会产生最佳的基因组合,这也是所谓的“天地不仁”吧。
  基因才是我们的根本命运。当人类社会出现需要继承的权力和财富时,人类开始向基因的“尽可能多组合”的机制挑战,造成婚姻制度,逐渐进化到对偶血缘婚姻,以便精确确认有财富和权力继承权的基因组合成品,并以法律保护之。这就是先秦儒家的 “道”的来源,去符合它,就是“德”,否则就是“非德”,我们现在则表达为”道德”或“不道德”。古代帝王则没有什么道德不道德,干脆造成太监,以确保皇宫内只有一种男性基因在游荡。
  我们的历代文化没有指责“食”的,至多是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不公平,而不是“食”本身有何不妥。不过酒有例外,因为酒类似药,可以麻痹主司压抑的前额叶区。酒是殷的亡国原因之一,我们很难想象现在的河南商丘地区,当年满朝醉鬼,《礼记》上形容殷是“荡而不静,胜而无耻”,情况严重到周灭殷之后明令禁酒。
  麻烦的是一直是“色”,因为色本来是求生殖的事,但基因所安排的生理化学周期并没有料到人类会有一个因财产而来的理性的婚姻制度,它只考虑“非理性”的基因组合的优化。人类发明的对偶婚姻制度,还不到两万年吧,且不说废止了还不到一百年的中国的妻妾制,这个制度还不可能影响人类基因的构成,既然改变不了,人类就只有往前额叶区输入不断严密化的文化软件来压抑基因的安排,于是矛盾大矣,悲剧喜剧悲喜剧多矣。
  说实在的,你我不觉得“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终有觉悟到人非世界的中心,也就是提出环保的一天,而“与人斗,其乐无穷” “八亿人,不斗行吗”同样荒诞,但是与基因斗,是不是有点悲壮呢?
  有分教,海誓山盟,刀光剑影,红杏出墙,猫儿偷腥,醋海波涛,白头偕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包龙图义铡陈世美,罗密欧与朱丽叶,唐璜与唐吉诃德,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汪大尹火烧红莲寺,卡门善别恋,简爱变复杂,地狱魔鬼贞操带,贞节牌坊守宫砂,十八年寒窑苦守,第三者第六感觉,俱往矣俱往矣又继往开来。
  清朝的采蘅子在《虫鸣漫录》里记了一件事,说河南有个大户人家的仆人辞职不干了,别人问起原因,他说是主人家有件差事做不来。原来每天晚上都有一个老妇领他进内室,床上帐子遮蔽,有女人的下体伸出帐外,老妇要他与之交合,事后给不少钱。他因为始终看不到女人的颜面,终于支持不了,才辞职不做了。
  事情似乎不堪,却有一个文化人类学所说的“生 食”与“熟食”的问题。这个仆人是“熟食”的,不是“关了灯都一样”,他不打“生食”的工,钱多也不打。
  人被迫创造了文化,结果人又被文化异化,说得难听点,人若不被文化异化,就不是人了。爱情也是如此。古往今来的爱情叙说中, “美丽”、 “漂亮”几乎是必提的迷狂主旋律,似乎属于本能的判断,其实, “美丽”等等是半本能半文化的判断。美丽漂亮之类,常常由文化价值判断的变化而变化。 “焦大绝不会爱林妹妹”,话说得太绝对了,农村包围城市之后,文化 大革命之中,焦大爱林妹妹或者林妹妹爱焦大,见得还少吗?
  文化是积累的,所以是复杂的,爱情被文化异化,也因此是复杂的。相较之下,初恋,因为前额叶区里压抑软件还不够,于是阳光灿烂;暗恋,是将本能欲望藏在压抑软件背后,也还可以保持“纯度”。追星族是初恋暗恋混在一起,迷狂得不得了,青春就是这样,像小兽一样疯疯癫癫的,祝他们和她们青春快乐。
  这两年风靡过的美国小说《廊桥遗梦》,是一本严格按照脑生理常识和文化抑制机制制作的小说。首先是迷狂,女主角的血统定为拉丁,这个血统几乎是西方文化中迷狂的符号(电影改编中女主角用斯持里普,效果弱了);迷狂的环境选在美国中部(直到现在美国中部还是以保守著称,总统选举的初选一直就在小说里的爱荷华州,看看美国最基础的价值观大概会支持哪位竞选者),这里有占主流的婚姻家庭传统价值观。小说的构造是压抑机制成功,造成巨大的痛苦。你还记得前面介绍过的脑袋里的那个邻里关系吗?于是结尾造成享受痛苦,不要轻视商业小说,它们努力要完成的正是“典型环境里的典型性格”(俄文以前错将“性格”译成“人物”,中文也就跟着错了),再运用科普常识和想象力,成品绝不伪劣假冒,当然会将我国的中年知识分子收拾得服服帖帖。
  说起文化的复杂,王安忆最近的小说《长恨歌》里透露出上梅的文化软件中有一个指令是“笑贫不笑娼”。姿色是一种资本,投资得好,利润很大的,而贫,毫无疑义是没有资本。其实古来即如此,不过上海开埠早,一般的中国人又多是移民,前额叶区里的旧压抑软件的不少指令容易改变,于是近代商业资本 意识更纯粹一些,于是上海也是中国冒险家的乐园。何需下海?当年多少文化人就是拥到海里以文化做投资,张爱玲一句“出名要早”点出投资效益。王琦瑶初恋之后,晓得权力是男人的这个文化指令,于是性投资于李主任,不久即红颜薄命,之后的四十多年,难能保住了李主任留下的金子,可红颜到老还是薄命。
  人脑中的边缘系统提示我们,如果爱情消失了,我们还会有亲情和友情,只要有足够的智慧,不愁“白头偕老”。 ”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8 16:15
另外,说起来,人们好像对好德的加以赞扬,对好色的加以贬斥。

其实细细分析起来,倒是好德者是自私行为,好色者是无私奉献的。

动物界中,雌性选择雄性也分好德者与好色者。

前者,是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因为产子期间需要雄性的保护和分担照顾,因此优先重德。

后者,是考虑到后代基因优秀的问题,纯粹为了后代的利益,而舍弃自己的利益。所以重色,重在选择更美丽或更强壮或更聪明的具有基因优势的雄性,以确保后代具有更优秀的基因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8 16:18
所以,真细究起来。真实的往往不美丽,美丽的往往不真实,都是假相,文化这些外在物覆盖其上的伪
作者: salever    时间: 2011-11-28 16:22
又见王孙兄侃侃而谈  

如果爱情消失了,我们还会有亲情和友情,只要有足够的智慧,不愁“白头偕老”。 ”

我在想,相守到老的夫妻,到最后是爱情,还是亲情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8 16:25
又见王孙兄侃侃而谈  

如果爱情消失了,我们还会有亲情和友情,只要有足够的智慧,不愁“白头偕 ...
salever 发表于 2011-11-28 16:22


其实是亲情。爱情这东西转瞬即逝,是有时效性的,譬如做爱高潮。这就是生理决定了的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8 16:29
美丽的东西都是精致易碎的,爱情也是美丽的东西,同样如此。其实白居易有句诗说得极好---“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爱情这东西不要去考验,和人性一样,靠不住的。是用来保护的,而非考验
作者: salever    时间: 2011-11-28 16:29
果然
作者: 妙韵    时间: 2011-11-28 17:09
网上行,旧王孙所述贴切,师表了.
作者: 小佳佳    时间: 2011-11-28 20:09
回复 41# 旧王孙


    王孙叔叔真的太博学了,不知道是中国人比较腼腆,还是确实关于边缘系统我们知道的太少,八年医学院下来,关于边缘系统,教科书或者课堂上统统都是一笔带过,今天真是受教了。
我想,过于大脑,还是不要研究的太透吧,或许冥冥之中有个阈值,我们研究不到的,不然,每种情绪,每种冲动,都有其对应的物质基础,岂不是一件太可怕的事情。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8 20:51
回复  旧王孙


    王孙叔叔真的太博学了,不知道是中国人比较腼腆,还是确实关于边缘系统我们知道的太 ...
小佳佳 发表于 2011-11-28 20:09


不应感到可怕,应该研究到底。科学是求真的,不应受到一时一地随时都在变动的意识形态和道德标准的干预!原来竟然还划分无产阶级科学和资产阶级科学就是个笑话,竟然某些领域不允许谈索研究。学术本身是讲求客观的,学术领域内应该有允许讨论一切的自由!涉及学术讨论时就应该把那些世间不稳定的道德标准和情感因素彻底驱逐出去。

科学研究要敢于面对。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根本就没有固定的标准。狼吃羊,人类认为是恶。但是就以老子来看,所谓道,就是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符合道的才是德,道德。狼不吃羊,它就活不下去,生存不了,延续不了自己的种族,狼吃羊才符合它的道,才是德,才有道德。而且,人不比狼更残忍?什么都吃。人类的道德标准也依文明不同而异,犹太系宗教教认为同性恋是大恶,那其他各文明(包括我们华夏文明)岂不都是邪恶种族?奉为最高境界美的希腊和中国岂不是恶魔中的恶魔?希腊诸先贤,还有达芬奇等大师天才都是魔鬼了。甚至依时间而改变,原来大陆80年代严打处死的那些,放现在都是习以为常的。

学术是求真的,不应受到这些因为不固定的文化因素而造成的外在掩盖虚饰物的影响,更不应受到它们的制约!

不仅科学如此,甚至连宗教也是如此。基督教认为最高的美是上帝的理性美,其次才是所谓的善。印度教的最高境界也不是至善至乐的状态,而是去除了无知的状态,因为至善至乐,说明还会受到所谓善恶标准的影响和情感上的乐喜判断,还有情感和欲望在,还是无明。

道家追求的就是绝对自由不受到任何世间因素影响的美,在美学层次上何止高过主张善大于美的墨家及调和善与美的儒家一筹。虽然老庄的很多举动在别人看来是疯子。

在宗教及科学的终极求真上,大家都是同样的。要敢于面对真实客观的事物,而不应惧怕。

众所周知的唐传奇《杜子春》,那是个道教修行的故事,是根据佛教故事改编的,因为在求真的理念上,都是相通的,都要排除外在情感因素和善恶判断的影响,这些感性因素绝对会影响理性判断。后来芥川龙之介改编的杜子春就完全变了味,反而主张儒家式的孝道了,当然,很人性化,很感人,反正绝大多数文学作品都是走的人性路线,以情感动人的。但这,绝对与原版的烈士池和杜子春的宗教求真理念南辕北辙。感人,动人,就说明感性在影响理性判断,和上面提到的印度教的至善至乐一样,都还有无明存在。

唐传奇杜子春当中,就因为主角的喜,怒,哀,惧,恶,欲都忘掉了,但还有爱没有忘记,还有怜子之心,这点情感还在,终被利用影响判断,一被丈夫摔死孩子就起心动念,最终无成。

将杜子春与其所据而成的烈士池相关部分引用如下----

“施鹿林东行二三里至窣堵波。傍有涸池。周八十余步。一名救命。又谓烈士闻诸先志曰。数百年前有一隐士。于此池侧结庐屏迹。博习伎术究极神理。能使瓦砾为宝人畜易形。但未能驭风云陪仙驾。阅图考古更求仙术。其方曰夫神仙者长生之术也。将欲求学先定其志筑建坛场周一丈余。命一烈士信勇昭著。执长刀立坛隅。屏息绝言自昏达旦。求仙者中坛而坐手按长刀口诵神咒。收视反听迟明登仙。所执铦刀变为宝剑。凌虚履空王诸仙侣。执剑指麾所欲皆从。无衰无老不病不死。是人既得仙方行访烈士。营求旷岁未谐心愿。后于城中遇见一人。悲号逐路。隐士睹其相。心甚庆悦。即而慰问何至怨伤。曰我以贫窭佣力自济。其主见知特深信用。期满五岁当酬重赏。于是忍勤苦忘艰辛。五年将周一旦违失。既蒙笞辱又无所得。以此为心悲悼谁恤。隐士命与同游来至草庐。以术力故化具肴馔。已而令入池浴服以新衣。又以五百金钱遗之曰。尽当来求幸无外也。自时厥后数加重赂。潜行阴德感激其心。烈士屡求效命以报知己。隐士曰。我求烈士。弥历岁时。幸而会遇。奇貌应图非有他故愿。一夕不声耳。烈士曰。死尚不辞。岂徒屏息。于是设坛场受仙法。依方行事坐持日曛。曛暮之后各司其务。隐士诵神咒烈士按铦刀。殆将晓矣忽发声叫。是时空中火下烟焰云蒸。隐士疾引此人入池避难。已而问曰。诫子无声何以惊叫。烈士曰。受命后至夜分。惛然苦梦变异更起。见昔事主躬来慰谢。感荷厚恩忍不报语。彼人震怒遂见杀害。受中阴身顾尸叹惜。犹愿历世不言以报厚德。遂见托生南印度大婆罗门家。乃至受胎出胎。备经苦厄。荷恩荷德。尝不出声。洎乎受业冠婚丧亲生子。每念前恩忍而不语。宗亲戚属咸见怪异。年过六十有五。我妻谓曰。汝可言矣。若不语者当杀汝子。我时惟念已隔生世自顾衰老。唯此稚子。因止其妻令无杀害。遂发此声耳。隐士曰。我之过也。此魔娆耳。烈士感恩。悲事不成愤恚而死。免火灾难。故曰救命感恩而死。又谓烈士池”(大唐西域记 卷第七 五国)

“卢大怒曰:“昔贾大夫之妻鄙其夫,才不笑,然观其射雉,尚释其憾。今吾陋不及贾,而文艺非徒射雉也,而竟不言!大丈夫为妻所鄙。安用其子。”乃持两足,以头扑于石上,应手而碎,血溅数步。
  子春爱生于心,忽忘其约,不觉失声云:“噫……”噫声未息,身坐故处,道士者亦在其前。初五更矣,见其紫焰穿屋上,大火起四合,屋室俱焚。
  道士叹曰:“错大误余乃如是。”因提其发,投水瓮中,未顷火息。道士前曰:“吾子之心,喜怒哀惧恶欲皆忘矣,所未臻者爱而已。向使子无噫声,吾之药成,子亦上仙矣。嗟乎,仙才之难得也!吾药可重炼,而子之身犹为世界所容矣,勉之哉。”遥指路使归。子春强登基观焉,其炉已坏,中有铁柱,大如臂,长数尺,道士脱衣,以刀子削之。子春既归,愧其忘誓,复自效以谢其过。行至云台峰,绝无人迹,叹恨而归。”(太平广记 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8 21:06
另外,前面提到的动物择偶的区别中,对对方求德实质上是自私的行为,是一种自我保护.而求色,则是舍弃自我而为后代利益考虑的相对更无私对行为.同样的延续基因的本能冲动,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择偶标准.后者显然相对来说较前者更无私更高尚,能够不顾对方忠诚与否,不顾自己的利益.譬诸人类,也是更纯粹的爱,可以不顾对方如何,单纯的爱,相对于自私的自我保护的求德来说,无疑更高尚,更善良.

这也和康德说的相通---"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8 21:21
另外,陡然联想到,电影《恐怖游轮》无疑就是个现代电影版的杜子春,里面那个女主角就是因为放不下对死去孩子的爱,接受不了都已经死亡的现实,硬是想回去改变,结果陷入万劫不复的无限循环的炼狱状态。就是因为爱的执念还在,放不下执著,灵魂不得安息。如果她能放下那个爱的执著,立马就能安息。这部电影拍得不错,逻辑安排上很完美。

相似的还有《死路》《小岛惊魂》等等
作者: pidan    时间: 2011-11-28 21:59
另外,陡然联想到,电影《恐怖游轮》无疑就是个现代电影版的杜子春,里面那个女主角就是因为放不下对死去孩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11-28 21:21



    恐怖游轮能完全看懂的人智商不低,佩服佩服!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8 23:22
回复 66# pidan

pidan兄也看过啊,恐怖游轮的确是好片子,与之相似的还有部西班牙电影《时空罪恶》,不过是从科幻角度的时空机器来说的,但逻辑不够完美,因为涉及到源起点的漏洞
作者: asd63700    时间: 2011-11-28 23:25
回复 67# 旧王孙


    王孙兄。。。我看完了这么长的帖子。。。得出一个结论,兄简直神人也!!!!!!冒昧问一下兄的年龄,竟能如此博学多才!!佩服佩服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8 23:30
回复  旧王孙


    王孙兄。。。我看完了这么长的帖子。。。得出一个结论,兄简直神人也!!!!!!冒 ...
asd63700 发表于 2011-11-28 23:25


年龄这个东西也都是影响人判断的幻相!不论也罢!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9 02:03
回复  旧王孙


    王孙叔叔真的太博学了,不知道是中国人比较腼腆,还是确实关于边缘系统我们知道的太 ...
小佳佳 发表于 2011-11-28 20:09


对了,突然想起小时听过的一桩真事,一位医生说的,说其医院的女医生们有个共识,讲找人不要找男医生,因为对人体构造和反映出的种种表象行为太熟悉了,没有对异性的神秘感和无知,殊乏情趣。

真是相当有道理。即使是怜子的亲情,真论起来,也不是什么值得讴歌的,因为都是身体机能所决定了的,如果进行一些手术抑制,也将不存在,怜子实质是一种迷狂。除了本能驱使以达到令自己的基因能延续下去之外,都是些文化外在附加物所加以其上掩盖真相的,文化的产生反倒是虚伪的产生,以伪掩盖了大道真相,即老子所谓“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而且文化会以其所在地区及时间的局限性而有局限,并诞生之后又反过来以文化暴力镇压一切对其意识形态和道德标准进行质疑的人,而偏偏就是那些质疑者,很可能倒确实说的是真相。单纯对美的追求才相对来说更纯洁,更符合本能,所谓初恋最美,因为不夹杂任何物质利益及道德利益的考量,青春期的“爱情”相对来说更没有被文化所异化,因为更本能。文化机制实质是对基因本能的压抑并加以异化。而且爱情之所以容易消逝得快,也是基因所决定的,因为只是一种搭配未见得能组成最佳搭配,因此必然要快速分开,令“爱情”感迅速消失,再促其各自找到更多的搭配,避免一种搭配这种偶然性造成的若是不佳搭配而形不成基因的最佳组合,多选择,才有更多几率组合出最佳搭配,从而把最佳基因延续下去。

这些科学所证实了的真相,倒确实不符合中国儒家提倡的“孝道”“亲亲”等外在文化理念,而更符合道家的“天地不仁”及很多宗教所追求的绝对理性的真理。所以《杜子春》所反映出的道教的摈除一切干扰性的情欲(包括爱,无论是亲情之爱还是男女之爱)及附加其上的人为文化观念方能证道的思想反倒更符合科学。

把上面贴过文章的具体相应部分引用如下---

“文化形成之后,是集体的形态,有种“公理”也就是不需证明的样子,于是文化也是暴力,它会镇压质疑者

  “沉雄”、 “冷峻”、 “壮阔”、 “亢激”、“颤栗”、 “苍凉”,你读懂这些词并能陶醉其中时,若还能意识到情感上的优越,那你开始对快感有“深刻”的感觉了,可是,虚伪也会由此产生,矫情的例子比比皆是,历历在目
中国文化里的“享受痛苦”,一直有很高的地位,单纯的快乐总是被警惕的。 “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天将降大任于斯”,虽然苦痛但心感优越,警惕“玩物丧志”,责备“浑身投有二两重”。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很清晰的压抑的文化软件程序,它甚至可以达到非常精致的平衡,物我两忘,但它也可以将一个活泼的孩子搞得少年老成

。。。。。。

上面提到的脑中的三种化学物质,生物学上的意义是使性成熟的男性女性产生迷狂,目的是交配并产生带有自己遗传基因的新载体,也就是子女后代。男女交合后,双方的三种化学物质并不消失,而是持续两到三年,这时若女方怀孕,迷狂则会表现出“亲子”, “无私的母爱”,俗说“护犊子”、 “孩子是自己的好”。我如果说“母性”无所谓伟大不伟大,只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迷狂,一定会得罪天下父母心,但脑生理学认为,这正是人为了维护带有自己基因的新生儿达到初步独立程度的不顾一切,这个初步,包括识别食物,独立行走,基本语言表达,也就是脑的初步成熟。爬虫类和古哺乳类的后代的脑是在卵和胎的时期就必须成熟。它们一降生,已经会识别食物和行走。爬虫类只护卵,小爬虫一破壳,就各自为政;古哺乳类则短期护犊,之后将小兽驱离,就像我们从前在日本艺术科教片《狐狸的故事》里看到的。

人脑中的上述三种化学物质“消失”后,脑生理学家还没有找出我们不能保持它们的原因,你们大概要关心迷狂之爱是不是也要消失了?当然,虽然很残酷,“老婆(也可以换成老公)是别人的好”。生物遗传学家解释说,遗传基因的这种安排,是为了将“迷狂”的一对分开,因为从偶然率上看,交配者的基因不一定是最佳的,只有另外组合到一定的数量,才会产生最佳的基因组合,这也是所谓的“天地不仁”吧

  基因才是我们的根本命运

。。。。。。

但是与基因斗,是不是有点悲壮呢?

。。。。。。

人被迫创造了文化,结果人又被文化异化,说得难听点,人若不被文化异化,就不是人了。爱情也是如此。古往今来的爱情叙说中, “美丽”、 “漂亮”几乎是必提的迷狂主旋律,似乎属于本能的判断,其实, “美丽”等等是半本能半文化的判断。美丽漂亮之类,常常由文化价值判断的变化而变化。 “焦大绝不会爱林妹妹”,话说得太绝对了,农村包围城市之后,文化 大革命之中,焦大爱林妹妹或者林妹妹爱焦大,见得还少吗?

  文化是积累的,所以是复杂的,爱情被文化异化,也因此是复杂的。相较之下,初恋,因为前额叶区里压抑软件还不够,于是阳光灿烂;暗恋,是将本能欲望藏在压抑软件背后,也还可以保持“纯度”。追星族是初恋暗恋混在一起,迷狂得不得了,青春就是这样,像小兽一样疯疯癫癫的,祝他们和她们青春快乐。”
作者: pidan    时间: 2011-11-29 10:37
年龄这个东西也都是影响人判断的幻相!不论也罢!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11-28 23:30



    应该是40至45岁之间,说错勿怪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9 10:47
应该是40至45岁之间,说错勿怪
pidan 发表于 2011-11-29 10:37


算了算了,怪也没用
作者: pidan    时间: 2011-11-29 10:48
算了算了,怪也没用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11-29 10:47



    一击即中
作者: 小佳佳    时间: 2011-11-29 12:08
回复 70# 旧王孙


    人脑中的边缘系统提示我们,如果爱情消失了,我们还会有亲情和友情,只要有足够的智慧,不愁“白头偕老”。
记得那时同很好很好的男朋友讲,不要觉得该和我在一起而在一起,要因为想在一起而在一起,现在想来多么可笑。非如此不可,其实不过是别样也可以罢了。
作者: blade008    时间: 2011-11-29 12:27
欲望,或者说目标之类的。就是你最想要的。跟你的学习联系起来就好。当然,如果你想干的事情实在跟你的学习联系不起来就不太管用了。
作者: dennisqian    时间: 2011-11-29 12:54
看得我好累,呵呵。
作者: asd63700    时间: 2011-11-29 12:57
回复 73# pidan


    不至于这么老迈吧哈哈 王孙兄给人的感觉很有朝气啊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9 14:30
回复  旧王孙


    人脑中的边缘系统提示我们,如果爱情消失了,我们还会有亲情和友情,只要有足够的智 ...
小佳佳 发表于 2011-11-29 12:08


别觉得可笑更别觉得后悔。人这一辈子,总要(对自己的本能)真实一下,这才对得起自己,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活在责任义务之类由文化对本能的压抑机制下,从来没有(对自己的本能)真实过,那才是杯具。

其实阿城那句话,也无非是对大众的安慰说法,是一种无奈。

前者(爱情)是真实的本能,后者尤其是所谓亲情(后天形成的亲情)则是文化对真实本能的制约,实质是假相。

爱情(比如最单纯的初恋)是真正的本能,是相对来说更真实的,是本能驱动寻求基因延续的表现,但同时也会快速消失而且注定消失,因为需要双方再寻求别的基因组合以求有更大的几率获得最佳搭配。

而阿城的由爱情转化成的亲情是后天形成的亲情。即使先天的亲情由科学看来也无所谓“高尚”等道德判断,纯粹是基于为了保护自己延续下来的基因的一种化学反应驱动。后天的亲情则是一种习惯,而且还是责任,义务等等,责任及义务说白了就是文化对本能的压抑和制约机制,是对本能的压抑和欺骗。

阿城所谓的“智慧”也是世间智慧,即老子所谓的“智慧出,有大伪”,就是为了处理好世间关系的手段,而世间关系说白了就是文明社会中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顺从这个文化对本能的制约,遵从这种责任及义务。

爱情消失了,就是最真实的本能已经不容你再与其相处下去了,继续相处下去的后天形成的亲情,则是习惯,还有责任与义务等文化对本能的制约。前者是本能,是真实的。后者则是文化对本能的制约,是一种假相。处理得好的世间智慧,无非是难得糊涂。

这是圆滑处,也是无奈处。

所以你也不必后悔,好歹真实了一把,重色乃是真实本能,也是最纯粹的爱(即你口中的“想在一起”),还没有参杂进后期那些心机的重德(即你口中的“该在一起”),重德实质是自我保护,并且还很大程度上有现实物质利益考量(至少对方不能让自己过得太辛苦)。

人这一辈子,应该真实一把,一次也好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9 14:31
回复  pidan


     不至于这么老迈吧哈哈 王孙兄给人的感觉很有朝气啊
asd63700 发表于 2011-11-29 12:57


就是!
作者: 小佳佳    时间: 2011-11-29 14:43
回复 79# 旧王孙


    多谢王孙叔叔,或者王孙哥哥,呵呵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9 14:50
回复  旧王孙


    多谢王孙叔叔,或者王孙哥哥,呵呵
小佳佳 发表于 2011-11-29 14:43


咳。。。。。。后面那个称谓听得更舒服,而且,更符合真实情况
作者: 卓心哲    时间: 2011-11-29 16:01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王孙哥哥真乃神人也~
作者: dl2007    时间: 2011-11-29 16:03
美丽的东西都是精致易碎的,爱情也是美丽的东西,同样如此。其实白居易有句诗说得极好---“大都好物不坚牢,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11-28 16:29



    若得长生不老术,此身共与天地存。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9 16:16
回复 82# 卓心哲

哪里哪里,凡人一个,俗人一个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9 16:19
回复 83# dl2007

难啊------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 (《红楼梦》)

“道士前曰:“吾子之心,喜怒哀惧恶欲皆忘矣,所未臻者爱而已。向使子无噫声,吾之药成,子亦上仙矣。嗟乎,仙才之难得也!吾药可重炼,而子之身犹为世界所容矣,勉之哉。””(《杜子春》)
作者: dl2007    时间: 2011-11-29 16:26
若想长生  只要能做出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 就可以活在众人的记忆中 传承下去了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这样看来老子还活着,虽然肉身已灭。。。
那些得道高僧 肉身存的怎么回事 舍利子能 是储存灵魂精神能量的载体?
作者: 卓心哲    时间: 2011-11-29 16:27
回复 84# 旧王孙
所谓返璞归真嘛~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9 16:30
其实舍利子崇拜究其实是拜物,当然,可以算睹物思人,忆念先贤。后世弟子放不下这些执着,终要有个寄托。但同时,这些寄托物实际上也带来了执念。其实是不符释尊破执本怀的。

释尊已经入寂,不入轮回,不再有因业,而况这些世间肉身之物遗存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9 16:31
原本教法肯定到后来越传越偏,释尊其实早已料到
作者: dl2007    时间: 2011-11-29 16:34
原本教法肯定到后来越传越偏,释尊其实早已料到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11-29 16:31



    王孙兄 我猜你也就35~40岁吧。莫非是前清皇室贵胄?
懂得如此多,肯定所受的教育不一般啊。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9 16:38
回复 86# dl2007

其实老子根本不在乎利益众生与否,所谓有否利益实际上也有价值判断在内,终极真理是无善无恶的,老子也根本无所谓能否在别人的记忆中是否留存。他的道德经也是被逼写下来的。到了那一步,对这些尘世假相尘世因缘已经根本无所谓了,就如梦醒之后对梦中所作之事当然无所谓,甚至对自己在梦中还那么执著感到可笑。老子有似于南传佛教之解脱,自了。当然,老子的天道恒常还是承认有始终不变永恒的本体在(虽然这个本体不具人格化,不是其他宗教的本体神),和佛教的连本体实有都彻底否定的思想有本质区别。

利益全人类实际是儒家教条,有鲜明的价值判断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9 16:39
回复 90# dl2007

不好意思,岁数猜大了。原来说过的
作者: dl2007    时间: 2011-11-29 16:44
回复 92# 旧王孙


    阿 !这个岁数还嫌大啊!不过 前清贵胄肯定对了吧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9 16:50
回复 93# dl2007

就如钱钟书先生说的,觉得那个蛋好,何必对下蛋的鸡感兴趣呢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9 16:52
回复 93# dl2007

还有,岁数真的是迷惑人的假相啊,譬如王弼,譬如商羯罗。。。。。。
作者: dl2007    时间: 2011-11-29 16:55
回复 94# 旧王孙


    那兄就多下几个金蛋吧!我就专门来捡
这话听着有点别扭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9 17:11
回复 96# dl2007

彼此彼此,兄下的肯定也有值得我捡的金蛋
作者: 卓心哲    时间: 2011-11-29 17:12
王孙兄应该是二十五六岁到二十七八岁之间吧,感觉王孙兄还是很幽默很朝气的~
作者: asd63700    时间: 2011-11-29 17:45
回复 84# 旧王孙


    王孙兄  一年读多少本书啊  知识渊博,羡慕加嫉妒啊。。莫非一年365本?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1-29 18:21
回复 98# 卓心哲

这话我爱听!哈哈

借用康德的一句话---
“不学会幽默和风趣,人就太苦了”




欢迎光临 钢笔论坛 (http://penmuseum.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