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论坛

标题: 朱晓玫巴赫演奏会@Tokyo (11/05/2012) [打印本页]

作者: slash    时间: 2012-5-13 20:36
标题: 朱晓玫巴赫演奏会@Tokyo (11/05/2012)

朱晓玫巴赫演奏会@Tokyo (11/05/2012)

文:Slash

朱晓玫的演奏会在东京都内的Toppan Hall举行,Toppan Hall的演奏厅在二楼,也是印刷博物馆的所在地,位于都内有文化气息的地段。这场巴赫独奏音乐会是今年的亚洲音乐家系列专场第三场。主办方很早就做了宣传,除了有事先推出的在法国对朱晓玫的专访视频,也在日本国内的古典音乐售票网站上进行了宣传。在5月访日的演奏家中仅排在Pogorelich之后,是第二宣传亮点。

我下班从学校赶过去,本以为时间充裕,却不料所乘电车因为车厢内有乘客晕倒进行了紧急救治,停车20分钟差点迟到。因为演奏曲目是Goldberg Variations,要是迟到了,等于整场音乐会就听不成了。我一边听着朱的录音,一边计算着各种可能的换乘路线。老天助我,在周五下班时间竟然下车就打到了出租,在开演前10分钟到了大厅。Toppan的演奏厅不很大,9成多以上基本上都坐满了。上了岁数的人较多,有的人一看就是专业搞音乐的,但大多数还是那种文艺分子,是下班后匆匆赶来的。这和90年代来看中国文艺电影巡展时出现的受众人群比较相似。这里音效很好,非常适合独奏音乐会。日本的演奏厅除了那个NHK Hall以外,我觉得音响效果都一流,这也让很多国外的演奏家大为赞叹。朱晓玫在演奏结束后发表了同样的感慨,她说这是我演奏过的效果最好的一个音乐厅了。

演出大约在710分才开始,朱老师后来对我说她担心特地跑来的听众如果迟到就听不到了,所以让主办者推迟一些开始的。登台的朱晓玫穿着白色的短袖衬衣和黑色裤子,朴实无华。同大多数女演奏家的华美着装没有任何相似处,倒更像是过去中国的大学研究室里走出来的一位普通女老师。朱晓玫在观众的掌声中合掌鞠躬向大家致意后就走向钢琴。场内一片肃静,很快我们就听到了熟悉的Aria

Goldberg变奏曲是键盘演奏中的一座高峰,要在速度和准确的良好平衡下把整部作品现场演奏下来,需要极其高超的技巧,努力和集中力。巴赫的键盘作品因为其polyphonic的特性而对现代人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和大多数爱乐者相似,我也是从Gould开始接触钢琴演奏的Goldberg变奏曲的,先后买过林林总总将近10来个版本。朱晓玫的演奏实在是完美的钢琴演奏技巧和古典派演奏的正统性的结合,每一个变奏都一丝不苟而又不会让人感觉单调,并在每个音符中体现出知性和高雅的气质。和录音相比,现场的演奏在表现上自由度更大,虽然朱晓玫看上去是那么一位低调的传统东方女性,但在她的巴赫现场演奏中你绝对听不到不必要的缓慢节奏和任何多余的感性抒情,相反她的演奏整体上以较快的速度贯穿始终,充满旺盛的生机和动力,有的段落在坚定和敏锐中甚至能透露出一缕攻击性,但从来都不会失去精美和优雅,不重不轻,总是那么恰到好处。我想这也是她的演奏为什么会在欧洲特别是法国受到广泛认可的原因吧。

朱晓玫的演奏节奏自由,抑扬独特,特别是现场聆听可以体会到她对巴赫演奏的深厚造诣,而且有很多她自己的领悟和绝技。我相信这些都只可能在无数遍的反复练习中才能体会,而在把这些感悟表现在演奏中时又是那么自信而不张扬。在最后的Aria结束后,会场沉静了大约20秒后开始爆发出充满赞美和崇敬的掌声,朱晓玫总共返场七次,并加演了两首巴赫的小曲子,布索尼编曲的AdagioToccata,及Partita 1号中的一段。

演奏会结束后有一个简短的签名会。会场外面有朱晓玫的各种CD销售,我跑去看了看没发现有绝版的东西可以淘,基本上都是唱片店有供应的那几个品种。排队等签名的人不少,有的人是现场买了CD等签字的,有的是带了那本朱晓玫的自传书来的,我也属于有备而来的,包里放着Goldberg Variations和平均律第一集的唱片。朱晓玫很快就从后台出来了,看得出她并不想让观众久等,出来的一刹那,还是可以看得出演奏后的疲劳。排队的基本上都是日本乐迷,有的好像认识朱晓玫,跟她热情地打招呼,有人说英语有人说法语。我有意识地拍得比较靠后,轮到我的时候,看得出朱老师已经从紧张和疲劳中逐渐恢复,她对我说【啊!终于有一个说中文的出现了!】 我向她表达了对演奏会的赞美,还告诉她有很多中国的爱乐人都非常崇敬她。朱老师高兴地站了起来,她也不在意时间,谈吐非常真挚自然。当我实在不好意耽搁太久要走的时候,她伸出双手握着我的手反复说,真的很感谢你过来,谢谢了,谢谢大家。非常真诚,确实很感人。

如果要向一个从来没有听过朱晓玫演奏的人说明她的Goldberg Variations,我个人觉得可以在Gould 55年的录音中找到一种相通处(但要更成熟),一种不断高扬的演奏中的喜悦,这不是要和任何人共享或向任何人传达的喜悦,却具有让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感染力。不张扬的自我主张和知性,进取向上的精神力量。我想这是只有在克服了各种困难后的人,具有坚定追求的人才能发出的强大力量,一种千锤百炼的声音。


感谢巴赫的音乐,感谢朱晓玫的演奏!


[attach]472664[/attach][attach]472665[/attach][attach]472666[/attach][attach]472663[/attach]


作者: slash    时间: 2012-5-13 20:37
本帖最后由 slash 于 2012-5-13 20:40 编辑

[attach]472667[/attach][attach]472668[/attach]

Mirare 出的这种包装比较轻盈,更像一本小册子,非常不错。
前面一张是行款的Goldberg Variation 后面一张是平均律第一集。
作者: lethehome    时间: 2012-5-13 20:58
本帖最后由 lethehome 于 2012-5-13 21:00 编辑

听过一个朱晓玫的版本,但是没听完。其实,很多人的版本都是听了几分钟就放弃,台湾女子陈必先的也是。看了兄的介绍,有空再听一下。
朱这样自甘淡泊,肯定能成就非凡的境界。
作者: slash    时间: 2012-5-13 22:41
这个版本还没看到过,只有以前mandara出的那种白底中间黑白照片的那种。
还有灰色很简单的一个90年代的版本。
不知道这个封面是哪家公司出的,什么时候的录音?
作者: 哥本哈根精神    时间: 2012-5-14 00:17
兄的文章真不错.她早年录的partita和一个法国广播录音的斯卡拉蒂奏鸣曲都绝版了.不知道现场签售时有没有.
据说当初decca是要和朱老师签合同的,但碍于过于繁重的录音和演出计划,最后作罢了,改成了一家法国小公司mirare,我觉得这个公司的唱片国内没有引进也是朱老师在国内知名度不高的一个原因.她最擅长的应该就是bach了,而且她在学校教的也是bach.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就像兄说的是那种抑扬顿挫的感觉,不是很浓烈,也不会过于平淡.我觉得在现今演奏bach的人里面,我觉得她算是第一流的了.真希望中国能再出几个这样的钢琴家,而不是郎朗那种商业味道过重的.
作者: slash    时间: 2012-5-14 00:48
Mirare 出的Partita有卖的,这个好像没有绝版。
兄所说在老录音是否是在mandara时候的版本?难道是另外一个录音?
Mirare好像是Erato系统的,国内如果真要引进应该也是很容易的事情。我的感觉是朱老师本人还是愿意保持现在这个状态的。
现场有的是巴赫的goldberg, partita, 平均律第一集,莫扎特, 海顿,舒曼,舒伯特和贝多芬最后的两首奏鸣曲。这些都可以在amazon上买到。
斯卡拉蒂那张我也想买,这个绝版好久了。要到二手市场去碰碰运气了。
作者: slash    时间: 2012-5-14 01:03
回复 5# 哥本哈根精神


    管弦乐作品的录制因为成本问题,对小公司来说困难较大。但就钢琴录音来说,货真价实的现役钢琴家的录音大多出自小公司。
出sokolov全集的Naive就是其中之一,那套录音真是好。
作者: slash    时间: 2012-5-14 01:23
回复 5# 哥本哈根精神


    查了一下,partita只录过一次,就是1999年mandala那个音源的再版。
作者: 哥本哈根精神    时间: 2012-5-14 02:03
回复 8# slash


    erato现在是属于warner公司的,mirare貌似和他不是一家.
partita要是再版我就不用再去费劲找那个老版了.斯卡拉蒂那张在今年年初theatre des champs-elysees的音乐会之后的签售时有得卖,如果兄一直买不到,明年的音乐会时我倒是可以看看,如果还有,可以帮您带一张.
sokolov那套真的是物美价廉.naive原来是Astree公司,后来好像和opus111什么的合并了,成了现在的naive,这公司还有一套mosaique四重奏曲的haydn弦乐四重奏也很不错.
作者: slash    时间: 2012-5-14 11:26
回复 9# 哥本哈根精神


    重新仔细看了一下,确实没有Erato的事。因为记得有一次看这种纸包装的法国片子,看到过Erato或者是Harmoni Mudi的标签,估计记错了。斯卡拉蒂的奏鸣曲在Tower和HMV的网页上看了一下,目前无货但可以登记。先试试看吧。谢谢兄了!

这里的古典音乐唱片市场非常发达,二手古典音乐专门店都有很大的楼面。一定要找,基本上没有搞不到的CD或者LP。现在买唱片不是问题,主要还是鉴赏和消化的时间成问题。

Naive的唱片封面设计很漂亮。过去我最喜欢的设计风格是捷克国营唱片公司Supraphon的设计。90年代后期出了一阵子邮票系列,就一落千丈。看看过去的LP,没有哪家公司的设计能超过它的。不知道朱晓玫的封套设计为什么都那么差,几乎是业余水平,非常可惜。
作者: lethehome    时间: 2012-5-14 21:03
Mandala 1999  P 2004  Made in E.C

61:20  DDD
作者: 哥本哈根精神    时间: 2012-5-16 02:52
回复 10# slash

mirare基本是从朱晓玫的唱片才开始被人关注,以前是不折不扣的小公司,封面基本没什么设计可言.好像他家今年又有张新唱片得了diapason d'or.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12-5-17 08:48
其实,要找到朱的这种文革经历的音乐家,中国有的是。很多当年业务都是相当好的。但是大部分人后来就不再出来了,业务也就生疏了。朱的经历,是中国在那段时间在国内的音乐人的缩影,也不能说她的就比别人的特别不幸什么的,因为不幸的还有的是。不过她其实还是算业务上一直在钻研,而且后来抓住机遇也成了职业钢琴家。毕竟不需要去走当代职业钢琴家的那条独木桥,那个真的是太没意思了。从某种程度上,她还是比那批年轻职业钢琴家要幸运得多,她不需要捧人家的臭脚,可以只演自己喜欢的巴赫。这年头,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只演巴赫的人,能有几个。
作者: slash    时间: 2012-5-30 19:41
回复 12# 哥本哈根精神


论坛终于恢复了。
看过这家公司的目录,有很多封面的设计还是蛮不错的,当然比不上Naive、Opus111。他们的设计倒是蛮有味道的。
作者: slash    时间: 2012-5-30 19:46
回复 13# 韦伯猫


    这话说的有道理,确实
    不过朱倒也不是只演奏巴赫,她的唱片和演奏会都还演奏其它曲子。舒曼,斯卡拉蒂和舒伯特的演奏都不错。不过都是她自己反复研究并喜欢的曲子她才演奏。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12-5-30 23:14
回复  韦伯猫


    这话说的有道理,确实
    不过朱倒也不是只演奏巴赫,她的唱片和演奏会都还演奏其 ...
slash 发表于 2012-5-30 19:46



    对,但是按照新一代职业钢琴家的路线来说,她还是属于比李云迪曲目范围都要窄的人了。如果是青年钢琴家,这样根本就只能家里待了。

主要是现在Professional Concert Pianist已经完全不是老的那套路线了。他们要求是极大的曲目范围和极大的强度的演出,已经和职业网球运动员一样有家难回才会得到演出机会了。。
作者: 哥本哈根精神    时间: 2012-5-31 03:30
回复 14# slash


    其实我一直觉得hyperion的封面大都很好看.
作者: 哥本哈根精神    时间: 2012-5-31 03:32
回复 15# slash


    朱晓玫的基本上就是传统的德奥曲目,倒是和我很喜欢的edwin fischer,backhaus这些人的演出曲目差不多.
作者: 哥本哈根精神    时间: 2012-5-31 03:37
本帖最后由 哥本哈根精神 于 2012-5-31 03:40 编辑

回复 16# 韦伯猫

朱晓玫应该不算是职业钢琴家,她基本就是在conservatoire教教课,每年有不多的几场演出,录些唱片.她自己说最喜欢的就是在家练琴.有点类似grothendieck在五六十年代的那种生活.听说当初本来是decca要签她的,结果因为过于繁重的录音和演出计划最后签了mirare.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12-5-31 09:12
回复  韦伯猫

朱晓玫应该不算是职业钢琴家,她基本就是在conservatoire教教课,每年有不多的几场演出,录些 ...
哥本哈根精神 发表于 2012-5-31 03:37



    对。我说的意思是,现在一般这样的钢琴家根本就没机会让全世界的人认识他们。

我是特别喜欢这种潜心下来研究的钢琴家的,所以此类solo还是看得非常多的。欧洲的音乐学院的那些老头级别的老师们,虽然体力往往不够一场音乐会,但是非常偶尔的演出都是技术上总磕磕碰碰,音乐上极为完美的那种。
作者: 哥本哈根精神    时间: 2012-5-31 15:13
回复 20# 韦伯猫


    确实,现在的钢琴家大部分要么专心教课,要么职业演出,像朱晓玫这么淡薄的,两头都不怎么占,倒是少之又少.她和sokolov似乎都是这种性子,碟子和音乐会都很少,但都是质量极高.
作者: slash    时间: 2012-5-31 18:14
回复  slash


    其实我一直觉得hyperion的封面大都很好看.
哥本哈根精神 发表于 2012-5-31 03:30



    看来我们喜欢的风格是一致的。过去的supraphone的LP设计基本上就是这个路线,比Hyperion的更有特色些,我是指有些设计还比较大胆并充满视觉冲击力。Naive的唱片很多也是这个路线的。
作者: slash    时间: 2012-5-31 18:19
回复 16# 韦伯猫


    这个和古典音乐产业,受众群的减少和变化,商业市场的支配都有关系。不过也可以问问这些新一代钢琴家,演出机会很少的话是否可以不演出?估计很多人会以非常迷惑不解的神情对着提问者看半天,虽然其实这也是可以的。放弃DECCA去选Mirare可能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
作者: slash    时间: 2012-5-31 18:21
回复  韦伯猫


    确实,现在的钢琴家大部分要么专心教课,要么职业演出,像朱晓玫这么淡薄的,两头都不怎 ...
哥本哈根精神 发表于 2012-5-31 15:13


Sokolov正式出版的唱片就10张,外加过去苏联出的一些LP和盗版的录音,总共也就20张这样。
朱的录音我算了算,也就10张吧。
作者: slash    时间: 2012-5-31 18:25
朱对自己录制的作品都是做过仔细研究的,除了音乐学和历史学的功课外,很多她都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自己过去研习此曲的体验和感悟来演奏。08年录制的海顿奏鸣曲CD中她就对海顿的作品和莫扎特的奏鸣曲有一个比较和评价,把海顿在钢琴奏鸣曲上的地位推到莫扎特之上,论述依据既有理性分析的部分,也有个人喜好的部分,非常有趣。
作者: zhbdgq    时间: 2012-6-10 18:46


我以前听人说起过朱先生(此处的“先生”为老师之意),但真正听还是上个月朋友叫我看的一个录像,同样是戈登堡变奏,女先生的琴艺着实令人“如听仙乐耳暂明”。音乐的处理十分到位,感情充沛而又深邃,在技术上应了楼主的话,是现代钢琴和古典派演绎的完美结合。从表现上来看,女先生的巴赫可谓有四个“精”字——精美,精致,精密,精确,如一座宏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明知是人工所成,而又处处符合自然的道理;每一砖一瓦皆有逻辑的合理性,而搭建出来却有了感情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先生的触键,朱先生的手放在钢琴上,并不是标准的弧形拱起来的,相反,是塌下去的。这种手型我在霍洛维茨的录像上见过,似乎阿劳的手型也是这样。如果一个学生用这样的手型弹钢琴,那他必然会被老师骂的狗血喷头,然而大家这样操作,却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朱先生的音色美极了,而且富于变化,也许也是得益于这种手型。未能亲至现场聆听朱先生的演奏,真是憾事一件,祝愿朱先生的艺术之树常青!


作者: slash    时间: 2012-6-11 17:44
很高兴朱老师的知音在慢慢增加。
希望有更多的中国爱乐者能知道这样一位中国钢琴家和她的演奏作品。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12-6-11 23:40
朱先生的手放在钢琴上,并不是标准的弧形拱起来的,相反,是塌下去的。这种手型我在霍洛维茨的录像上见过,似乎阿劳的手型也是这样。如果一个学生用这样的手型弹钢琴,那他必然会被老师骂的狗血喷头,

哈,又见手型的讨论了。。。。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标准手型。每个人的手都是不一样的。初学的时候,用一个相对比较容易起步的所谓标准手型开始,是正确的。从开始练琴,手部肌肉也会跟着发育增强,每个手的变化也都是不同的,这样,不同的肌肉结构也会造成不同的手型。

即使大家以为的比较标准的握鸡蛋手型,也并非一尘不变,而是也照样每个人都不一样。手型,要做到的,就是能够最省力的把力传递给琴键,那就行了。

另外,对于莫扎特,海顿,巴赫的作品,本来也可以故意用平一些的手型来演奏,这样可以做出不同的更有颗粒感的音色。

具体不展开啦。
作者: 哥本哈根精神    时间: 2012-10-26 04:07
回复 27# slash


    订了下个月sokolov的音乐会,曲目很厚道,rameau的suite en re,莫扎特的k310和贝多芬的hammerklavier.非常期待.
作者: 冷冷的轻哼    时间: 2012-10-31 09:10
回复 13# 韦伯猫


    不知你怎么看马慧元,
在爱乐人走四方翻过她的贴子,也买过几本她的书,觉得很值得尊敬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12-10-31 10:10
回复  韦伯猫


    确实,现在的钢琴家大部分要么专心教课,要么职业演出,像朱晓玫这么淡薄的,两头都不怎 ...
哥本哈根精神 发表于 2012-5-31 15:13



    其实这种钢琴家在欧洲的音乐学院,遍地都是。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12-10-31 10:13
回复  韦伯猫


    不知你怎么看马慧元,
在爱乐人走四方翻过她的贴子,也买过几本她的书,觉得很值得 ...
冷冷的轻哼 发表于 2012-10-31 09:10



    要看怎么理解尊敬这两个字了,是朗朗更值得尊敬,还是朱晓玫更值得尊敬呢?
作者: 哥本哈根精神    时间: 2012-10-31 20:18
回复 31# 韦伯猫

至少在法国是不多的,她一周只上一天课,一个月工资才800块,连法国的最低工资标准都不到.其他时间几乎都在家练琴.或许低调教课的不少,但这么淡薄的作为人来说都不多见.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12-11-1 00:27
回复  韦伯猫

至少在法国是不多的,她一周只上一天课,一个月工资才800块,连法国的最低工资标准都不到.其 ...
哥本哈根精神 发表于 2012-10-31 20:18



    我都完全可以说:我每周都不上一节课,每天都躲在家里练琴。。。。请不起调律师,自己调律。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12-11-2 03:27
哈我扔了一坨话没人接话了只好自接。

学习音乐的人的内心是不会寂寞不会孤独的,哪怕每天只是弹给自己听。学习音乐能带给自己的乐趣,没学过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作者: dreamfish1999    时间: 2012-11-2 11:14
回复 35# 韦伯猫


    没学过但是喜欢的人表示,可以理解。
且深有同感。
作者: lethehome    时间: 2012-12-13 12:44
哈我扔了一坨话没人接话了只好自接。

学习音乐的人的内心是不会寂寞不会孤独的,哪怕每天只是弹给自己听 ...
韦伯猫 发表于 2012-11-2 03:27


那也是鲁迅说的,肚子里有肉。真的生计成问题了,绝大多数还是不能淡定弹琴的吧。




欢迎光临 钢笔论坛 (http://penmuseum.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