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论坛

标题: 鸵鸟蓝黑只剩513在产了 [打印本页]

作者: 析尘    时间: 2012-11-12 21:16
标题: 鸵鸟蓝黑只剩513在产了
今天去了天津墨水厂,本想买几瓶913、923,结果败兴而归。经询问得知,目前鸵鸟在产的蓝黑墨水只有513一种,连883都停产了。唉,看来用钢笔的人是越来越越来越越来越来越少了!
作者: bark    时间: 2012-11-12 23:38
俺这里满大街的313全是假的么?
作者: 析尘    时间: 2012-11-13 11:10
不是假的就是库存了 估计假的可能性不大 真的才两块左右
作者: 御风行    时间: 2012-11-13 11:16
发明中性笔害人啊,小日本罪过不小!
作者: bark    时间: 2012-11-13 20:08
貌似全世界只有中国强迫中小学生用钢笔吧,钢笔水生意不应该这么惨。
作者: 金星safari    时间: 2012-11-13 21:16
鸵鸟的什么墨水比较好?
作者: ilikehome    时间: 2012-11-13 21:17
晕,一一倒下。
还好英雄和上海博士还在。
作者: Ws59188    时间: 2012-11-14 20:40
。。。我天天买一瓶玩
作者: Ws59188    时间: 2012-11-14 20:40
能不能不要抬高物价,自己知道就可以了
作者: firemarble    时间: 2012-11-15 07:44
这货涨价就不买呗~
作者: firemarble    时间: 2012-11-15 07:44
淘宝标价2元以上的北碳就不是神水了,是臭水~
作者: schoolclub    时间: 2012-12-5 21:38
很少见到身边的人在用钢笔了
作者: 墨染明媚    时间: 2012-12-6 21:42
本科期间没有用过钢笔,一瓶313在箱底放了5年,拿出来还是可以接着用的……难不成我要囤货了……
作者: liujiank    时间: 2012-12-9 23:26
貌似全世界只有中国强迫中小学生用钢笔吧,钢笔水生意不应该这么惨。
bark 发表于 2012-11-13 20:08



    啊,北京这边的中小学可是要求使用签字笔的。。
作者: etlongok    时间: 2012-12-10 00:04
回复 5# bark
    只有小学写字课才强迫。。。
作者: angela34    时间: 2013-1-9 22:10
觉得蓝黑写字真的很好,因为它让字体的笔划充满变化,可以看到深浅,让字充满动感!颜色给人底调而奢华的感觉,而且柔和不刺眼,又不失稳重。
作者: cccp    时间: 2013-1-9 23:50
发明中性笔害人啊,小日本罪过不小!
御风行 发表于 2012-11-13 11:16



    应该是法国BiC在1945年量产圆珠笔以后,钢笔式微的。钢笔黄金时代的四大笔厂,Waterman在1950年代破产,Wahl在70年代被并购,显然是圆珠笔造成的。日本人发明中性笔是1988年了,欧美国家基本没人在用钢笔了。
作者: 御风行    时间: 2013-1-10 12:46
应该是法国BiC在1945年量产圆珠笔以后,钢笔式微的。钢笔黄金时代的四大笔厂,Waterman在1950年代 ...
cccp 发表于 2013-1-9 23:50



    在本朝不一样,(油性)圆珠笔始终是受到排斥的,圆珠笔大行其道之后,在诸多正式场合及文件中包括中小学生写字都依然严格要求使用钢笔,但是自从东瀛笔渗透进来并生根疯长之后钢笔几乎难得一见、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把这种不入流的玩艺当成了正宗的“签字笔”。
作者: 剪子    时间: 2013-1-11 19:53
前几年我在坛子里团购鸵鸟绿的时候,库存还是相当多的。包括9系,还有仿Lamy的那种,和另外几种坛子中没有出现过的高级墨水,型号我都忘了。不过性能都一般,也不便宜。
作者: 齐州野人    时间: 2013-1-30 21:31
现在鸵鸟313碳素墨水也很难买了,我转了好多地方的文具店才在一家店买到。我一直用鸵鸟313,觉得很好用
作者: 孤独枫    时间: 2013-1-31 10:37
回复 19# 剪子


   还有鸵鸟绿没?
作者: 郭毅    时间: 2013-1-31 10: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郭毅    时间: 2013-1-31 11: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剪子    时间: 2013-1-31 11:13
回复 21# 孤独枫

坛子里有不少卖家在卖,淘宝找找吧。




欢迎光临 钢笔论坛 (http://penmuseum.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