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论坛

标题: 音乐会,听到烦了 [打印本页]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08-10-13 20:55
标题: 音乐会,听到烦了
杂七杂八,不管在什么国家,什么城市,只要有音乐会,价格不要太离谱,总归是能听就听。在国外,听音乐会的强度一般是平均一周一场。在国内,听音乐的的强度平均下来是1个月至少一场。

前几天听了一场多纳伊领衔北德广播交响乐队的贝多芬全场之后,突然感觉,音乐会,听烦了。老头子们,有些已经没有当年的感觉了。多纳伊现在的状态逐渐类似切利比达可,速度已经接近他那么慢了。不过细节挖掘上有切利摆在前面,老多纳伊实在是没这么多功夫去发掘更多的细节了。虽然那天的定音鼓实在是太牛了,全场背谱演奏(个人认为就这个定音鼓就值回全场票价)!!!!你们谁见过能够背谱演奏的乐队演奏员???

不过看完了之后,突然有一种失落。出席一场音乐会,我到底还能指望些啥?想要一场中规中矩的音乐会么,怕太保守没现场的激情。想要一场激情四射的音乐会么,又不一定符合我的欣赏标准。记得最近以来听得比较激情的音乐会有violin克雷默带了一个室内乐团来了一场稀奇古怪曲子的室内乐,那就叫做“玩”,实在是玩得太漂亮了,Bravo!!但是换一场激情的,大地震后没几天进行的violin平恰斯·祖克曼(因为举国默哀3天,停止一切娱乐活动,演出还推迟了四五天,郁闷)带美女cello妻子一起演出了一个恶棒的曲子(一同去的我的一个兄弟认为恶棒),我则是感觉昏昏欲睡。



现在这种状态是想听没听过的曲子,但是他妈的1960年之前的曲子似乎没有没听过的了。古典音乐曲库好像都在脑子里了。哎。听过的曲子,听音乐会,并不一定满意。没听过的,又不一定敢买票去听,天知道是什么。矛盾,郁闷,不爽。极度的不知所措中。

现在想想倒是去年听了一大堆不要钱的许忠的音乐会(正是因为不要钱,把他整个演出季的演出基本听全了),倒是他那种年轻的张力,还有那经常性会掉链子的“东方小交响乐队”的音乐会,更能给我一种现场音乐会的轻松愉快满足的气氛。还有当年在英国留学期间大学下面音乐学院的每天的lunch time concert这类音乐会,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作者: 河边人家    时间: 2008-10-13 21:03
至今之去过一次音乐会现场《土楼回响》
作者: yin    时间: 2008-10-13 21:11
别听了,在家好好打坐练瑜伽吧。大音希声。
作者: 七剑    时间: 2008-10-15 20:33
还是散步好
作者: 图展5182    时间: 2008-10-17 17:27
太多了肯定腻味,尤其是良莠不齐的一起上肯定因噎废食,哈哈。
作者: skytsui    时间: 2008-11-3 20:13
好的音樂不一定要現場聽
作者: 欲语泪先流    时间: 2008-11-7 12:51
版主也灌水HOHOHO~~~~
作者: carnotaur    时间: 2008-11-8 21:52
听个空气感吧,当省了投资音响系统的资金。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08-11-9 20:53
原帖由 skytsui 于 2008-11-3 20:13 发表
好的音樂不一定要現場聽


音乐一定要在现场听。所有的CD只能作为学习之用。
作者: 图展5182    时间: 2008-11-10 12:53
赞同,现场是唱片永远无法取代的。
杨松斯上海之行去听了吗?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08-11-10 22:42
原帖由 图展5182 于 2008-11-10 12:53 发表
赞同,现场是唱片永远无法取代的。
杨松斯上海之行去听了吗?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周四到周日出差西安,星期五,欧洲嘉兰乐团,星期六,杨松斯的票子都曾经抓在手上,全部都送人了:'(:'(:'(:'(
作者: 图展5182    时间: 2008-11-11 16:11
无语...
杨松斯师承老卡和穆大叔(尤其受老卡提携),中生代的代表人物,佳作频频啊.....
作者: 图展5182    时间: 2008-11-12 15:32
大师杯估计也没去现场吧,不过少了纳豆乏味很多,起码奶牛就打不起精神,一看就注意力不集中;现在对纳豆的正手很中毒,连续弃赛疗伤看来是为澳网做打算。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08-11-13 00:32
原帖由 图展5182 于 2008-11-12 15:32 发表
大师杯估计也没去现场吧,不过少了纳豆乏味很多,起码奶牛就打不起精神,一看就注意力不集中;现在对纳豆的正手很中毒,连续弃赛疗伤看来是为澳网做打算。


昨天去看了。每年总是要去至少一次,如果实在是人都很感兴趣,就多去几天。

大师杯总算最后一次了。实在是对大师杯不太感冒啊。实在是不喜欢在室内看网球,我是打网球必须要有太阳,必须室外的那种人。明年起,那个屋顶终于可以打开了看比赛了。终于可以在暖暖的阳光下光着膀子看比赛了。自从上海开始搞大师赛,这样看赛就已经成了奢望了。

纳豆的正手我不是很感冒,不过对于纳豆的那块球拍,实在是太喜欢了。这是我5年来所用过的有革命性的性能提高的球拍,我现在的配置就是纳豆的拍子,还有纳豆的弦。

虽然他是超级上旋,而我正手的上旋要小很多,但是这块球拍的空气动力性能太好了,气阻非常低,应该是这个拍框造成的涡流很小的缘故,而且网前,发球的操控性能也极为平衡,终于找到一块能够完全体验我的球风的牌子了。以前用的N款,底线和网前总有一项我不尽满意。
作者: 图展5182    时间: 2008-11-13 19:09
我喜欢纳豆招牌正手,太阳刚了,尤其在红土场,那就是搞定的标志,哈哈。遗憾的是那场法网决赛至今没有看,一路3比0,太王道了...以前喜欢HEAD的拍子,就是阿加西那款,但比较难打,这几年很少打了,看得多,有机会搞纳豆那款来试试,别说我们这业余的上旋了,就是顶级选手跟纳豆的也差很远,之前看过一组数据,太强了,纳豆是划时代的红土之王,极大可能成为里程碑式的人物;奶牛专门请了红土教练来对付纳豆,结果是更大的羞辱。
作者: 篆隶真行草    时间: 2008-11-13 19:12
楼上跟猫版都烧网球拍啊,俺烧的是桌上的网球
作者: 图展5182    时间: 2008-11-13 19:19
乒乓啊,不玩,没劲,哈哈。我喜欢打水球,可惜会玩的太少了。

[ 本帖最后由 图展5182 于 2008-11-13 19:37 编辑 ]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08-11-14 00:23
原帖由 图展5182 于 2008-11-13 19:09 发表
我喜欢纳豆招牌正手,太阳刚了,尤其在红土场,那就是搞定的标志,哈哈。遗憾的是那场法网决赛至今没有看,一路3比0,太王道了...以前喜欢HEAD的拍子,就是阿加西那款,但比较难打,这几年很少打了,看得多,有机会搞 ...


奶牛玩红土是完全没前途的啦。奶牛玩红土的结果和当年桑普拉斯没区别的啊。
作者: fxchina    时间: 2008-11-14 10:27
原帖由 韦伯猫 于 2008-11-14 00:23 发表


奶牛玩红土是完全没前途的啦。奶牛玩红土的结果和当年桑普拉斯没区别的啊。


哈哈比老桑还是强很多的,要是没有纳说不定早就全满贯了。。。

老桑,最好成绩是四强吧,还是昙花一现。。。
作者: 图展5182    时间: 2008-11-14 12:56
原帖由 fxchina 于 2008-11-14 10:27 发表


哈哈比老桑还是强很多的,要是没有纳说不定早就全满贯了。。。
老桑,最好成绩是四强吧,还是昙花一现。。。


这么比偏颇了,桑处的时期强手如林,随便点点都是一堆强人:贝克尔、伊万、克拉吉塞克、阿加西,还有些是著名的拦路虎,前三轮遇上谁都得做回家的准备,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南非的费拉拿,再说桑的发球和上网比奶牛强,红土上更有库尔滕、布鲁格拉、慕斯特...;看看现在,除了纳豆强势以外,其他的都难与奶牛抗衡,三德子成不了气候,只要奶牛与纳豆在状态且无伤病,那目前就是他俩的世界,其他都是陪衬。所以,桑比奶牛难多了,奶牛的红土三连亚比桑的四强更加悲剧,回头背靠背还要失守草地,终结者竟然还是纳豆,这悲情无以复加...
作者: fxchina    时间: 2008-11-14 13:26
原帖由 图展5182 于 2008-11-14 12:56 发表


这么比偏颇了,桑处的时期强手如林,随便点点都是一堆强人:贝克尔、伊万、克拉吉塞克、阿加西,还有些是著名的拦路虎,前三轮遇上谁都得做回家的准备,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南非的费拉拿,再说桑的发球和上网比奶牛 ...


呵呵图老误会了,我不是说费比桑强,只是说费的红土比桑强。。。

其实说到费和桑,如果比快速硬地(比如美网用的DecoTurf,不是那种感觉能陷下去的Plexicushion)老桑的巅峰时期实力肯定是要强过费的巅峰期的,发球状态更稳定,网前炉火纯青。就算现在,看过前段时间的三场表演赛,场面也还算势均力敌,秃顶微胖的老桑还赢了一场。。。

其实我是最忠实地桑迷阿,现在英文名还叫Pete。。。大学的时候拍子是ps 6.0 original 85,现在打不动了改95了。。。

[ 本帖最后由 fxchina 于 2008-11-14 13:31 编辑 ]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08-11-15 21:22
哈哈,桑拍没啥好的,虽然那时候我也是他的球迷,但我宁可用艾德伯格的6.1啊。

桑的时代,前20位的人都是绝对都有足够实力挑战任何人的。不像现在啊,就连大师杯都没啥看头。

等明年大师系列赛了,好看多了。大师杯总算可以滚蛋了,谢天谢地。
作者: 图展5182    时间: 2008-11-15 21:48
同感...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08-11-16 10:10
85桑拍,真的没啥好,除了经典的外形之外,就只剩下很小的甜区,很垃圾的振动手感,还有最要命的极高的风阻。
作者: rogerius    时间: 2008-11-16 11:16
原帖由 韦伯猫 于 2008-10-13 20:55 发表
杂七杂八,不管在什么国家,什么城市,只要有音乐会,价格不要太离谱,总归是能听就听。在国外,听音乐会的强度一般是平均一周一场。在国内,听音乐的的强度平均下来是1个月至少一场。

前几天听了一场多纳伊领衔北 ...


经常去蹭听音乐学院的汇报演出,那都是不要钱的,而且几乎每天有。平时难以听到独奏的乐器,长号、低音提琴、大号等等应有尽有。有时候能出其不意的听到好的演奏,那种年轻人自然天成的热情或很稚拙但很发自本真的音乐冲动。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08-11-16 14:50
原帖由 rogerius 于 2008-11-16 11:16 发表


经常去蹭听音乐学院的汇报演出,那都是不要钱的,而且几乎每天有。平时难以听到独奏的乐器,长号、低音提琴、大号等等应有尽有。有时候能出其不意的听到好的演奏,那种年轻人自然天成的热情或很稚拙但很发自本真 ...


是啊,这种是最开心的经历。我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周一到周五雷打不动每天的汇报演出都去听,时间也就半小时、40分钟这个样子,什么人都有,有些甚至还没有我弹得好。但是这样的演出,听着是最舒心,最惬意的,这么多年来,还是记忆犹新。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08-11-16 14:51
原帖由 rogerius 于 2008-11-16 11:16 发表


经常去蹭听音乐学院的汇报演出,那都是不要钱的,而且几乎每天有。平时难以听到独奏的乐器,长号、低音提琴、大号等等应有尽有。有时候能出其不意的听到好的演奏,那种年轻人自然天成的热情或很稚拙但很发自本真 ...


是啊,这种是最开心的经历。我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周一到周五雷打不动每天的汇报演出都去听,时间也就半小时、40分钟这个样子,什么人都有,有些甚至还没有我弹得好。但是这样的演出,听着是最舒心,最惬意的,这么多年来,还是记忆犹新。
作者: 宝宝戴表表    时间: 2008-11-16 15:14
喜欢一个人听CD
作者: 图展5182    时间: 2008-11-16 18:34
幸运赶上点还能在教堂免费欣赏到弥撒,碰上顶级乐团毫不出奇,当然前提是大教堂。
作者: 昊昊荡荡    时间: 2008-11-16 18:39
穷学生,听不起现场,老老实实买买CD,用用电驴
眼光不一定要框在古典曲目里面,很多现代音乐做的也很好!时代背景相近,更容易理解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08-11-16 19:17
原帖由 昊昊荡荡 于 2008-11-16 18:39 发表
穷学生,听不起现场,老老实实买买CD,用用电驴
眼光不一定要框在古典曲目里面,很多现代音乐做的也很好!时代背景相近,更容易理解


理解不了,我们生活在古代
作者: 图展5182    时间: 2008-11-16 19:21
想起个我很欣赏和佩服的选手,前澳网冠军捷克选手科达,一个真正的技术派,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最佳诠释者,现在完全看不到这样的技术派了。
作者: rogerius    时间: 2008-11-16 19:33
原帖由 韦伯猫 于 2008-11-16 14:51 发表


是啊,这种是最开心的经历。我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周一到周五雷打不动每天的汇报演出都去听,时间也就半小时、40分钟这个样子,什么人都有,有些甚至还没有我弹得好。但是这样的演出,听着是最舒心,最惬意的,这 ...


这边一般是1个半小时,曲目安排也很合理,看得出是比较用心编排的。比如钢琴的,可能会从巴赫一直到巴托克或更晚近。小提琴、中提琴之类的,从巴赫一直到兴德米特之类。 低音提琴有时候能听到在CD里从未听过的不错的曲目,特别是一些现代性的作品。

这里虽然是个小城市,但文化还是很繁荣。每周都有一些比较隆重的音乐会和一些比较随意的穿插。

今年的隆重系列,是以杨松斯+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开场的。
他的《大海》让人眼前一亮。
作者: 韦伯猫    时间: 2008-11-16 19:43
昨天我们的垃圾演出
http://www.penbbs.com/viewthread.php?tid=32008&extra=page%3D1
作者: rogerius    时间: 2008-11-16 19:46
赞!

只要用心的音乐,就是精彩的音乐




欢迎光临 钢笔论坛 (http://penmuseum.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