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论坛

标题: 我是如何调节百利金的笔尖的 [打印本页]

作者: BA4HL    时间: 2008-12-7 00:26
标题: 我是如何调节百利金的笔尖的
大家还记得这个帖子吧?里面谈到了调解出墨的实践。

http://www.penbbs.com/viewthread.php?tid=15332&highlight=%2BBA4HL

这个帖子的起源是由于我的查尔斯顿笔尖太硬、笔画太细,出水不畅的种种不令人满意的问题而写的。如此试过以后,虽说有点效果,但是,
总不能让我自己满意。

我最不满意的是笔尖太硬,书写完全没有弹性变化,自然也就无法自如地写出粗细变化。例如写人字头的字,“全”、“金”、“会”等等等
,我无法容忍我的钢笔写出的人字头都一边粗细......

还好,我看到了热心的爱好者的实践经验,这是源于这个帖子:  http://www.penbbs.com/viewthread.php?tid=31909&highlight=%2B%D5%
BD%B5%D8%BC%C7%D5%DF

早先我把精力主要放在“导墨槽”的宽窄深浅这一方面,后来,看到猫版主提到,导墨槽太大,反而会断墨。这又提醒了我,导墨槽一旦过于
宽大,会大量堆积墨水,距离太大,将使得墨水的粘度与流度失衡,这样的结果就是,要么大量涌墨,要么断墨。因为墨水的粘度在过于宽大
的导墨槽与笔尖之间无法维持一个均匀持续的流量。

再看看百利金的笔舌,尤其是它的导墨槽,似乎我能悟出些什么。请看图:
[attach]89353[/attach]

这是百利金的笔舌分解图,上面可以清晰地看出,百利金的导墨槽要比一般钢笔的导墨槽宽出几乎10倍!!!这就是百利金出水犹如泉涌的道
理。可它为何不断墨呢?原来,在笔舌的前面部分(接近纸面的顶端一方),导墨槽又很细了。这就是毛细的缘故。

因此,我得出这个结论,我也可以改造我的笔舌,对于导墨槽为固定宽度的笔舌,我可以仿造百利金的结构,部分扩宽,挖深,但前部的毛细
结构,即那个细细的一条或两条小槽,则最好不要去改动,以免使毛细失效。

我的M200出水太狠,写的字象泉水一样水汪汪的,基本没法正常使用,只能在练字的时候用用,这显然不是所谓德国的风格。于是,我想拆开
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我的这支M200的F尖写出的笔画如此粗,跟别的爱好者提到的,F尖太细的感受完全不同......结果,很令我失望
,结构与猫版主提供的照片完全一致,没什么新鲜的发现。我只得把它装回去。

下面是拆笔尖的图示,按照图示方向,笔尖朝上,双手大拇指按照箭头方向顶住这个金属环,把笔舌垂直顶在桌面,这个小环很轻松就拆下来
了。千万不要用手指捏住鳍片把笔尖往外拽,这样会捏伤鳍片的,切记!切记!
[attach]89354[/attach]

后来,我想,把它当红墨水笔画杠杠吧,在书上写字显然不合适,画杠杠正好 。于是,我灌满百利金的红墨水。顺便写了几个字。“奇迹”发生了:我的这支钢笔原先软软的笔尖变得正常了,不再软了,出水正好,笔画不那么粗了......总之,就跟完全换了一个笔一样!!!!
到底怎么回事?我做了什么?我仔细回想之前的一个一个过程,唯一不同的,是我把笔尖安装的长短有了一点点变化。
如图:A为调节前的笔尖长度,B为调节后的笔尖长度 。
[attach]89355[/attach]

这是一个巧合,还是一个规律性的探索结论呢?
要证明这一点,我还得在不同的钢笔上试试才行。

现在,我重新审视我的钢笔:M600笔尖较硬(14C),笔画偏细;大金星出水非常勉强,书写中70%情况下断墨(五成赤金,大号);查尔斯顿
依然笔尖很硬,出水太细;公爵D2断墨......

好,如果我能按照我的经验,把上面提到的各个不同国家的钢笔、不同时期的钢笔都改造好,而且,必须使用2天以上性能不变的话,我认为,
我的这个经验或许就是原则了。即:调解笔尖的”软“、”硬“和出水的流畅。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为何要说使用2天以上性能不变,因为刚灌满墨水的钢笔,它的笔舌是充满墨水的,此时,我无法区分到底是笔舌的存墨在
发挥作用,还是墨囊内的墨水在常态下发挥作用。必须等笔舌的涌墨用完才能判断。

我很幸运,我终于改造了那些笔,让他们各个都软硬兼备,出水流畅......

现在,反过来,如果你的笔太软,出墨太多,可能也能逆向调节吧!

在此特别感谢论坛上的无私爱好者们,感谢上面链接中的两位楼主。
谢谢论坛上分享经验的网友!
作者: xm_xm    时间: 2008-12-7 00:42
good!!!!!!!!!!!!!!!!!!!
作者: BA4HL    时间: 2008-12-7 00:44
仔细对比前后笔尖的长短,其实,调节后的笔尖仅仅长出来了1毫米多一点,可正是这1毫米,起到了改天换地的作用。
作者: liuhongfeigd    时间: 2008-12-7 01:14
收下了,不过笔尖没事的话,还是不要多手支拆。
之前不记的是在笔阁还是哪看到过,说:百利金的笔尖拆的多或拆的粗暴的话,螺纹会出现磨损,影响气密性的。(大意)
曾在表坛看过一句话:“表都是拆坏的”;在本论坛上也看过:“笔都是拆坏的”,如果自已的笔用的好好的,还是尽量不要拆好
作者: gogogo13    时间: 2008-12-7 10:37
向楼主学习了
作者: 782607292    时间: 2008-12-7 12:15
学习学习~~~
作者: tahoe    时间: 2008-12-7 12:26
金片伸长的话,书写时表观手感应该是变软才对啊
作者: 七剑    时间: 2008-12-7 16:28
技术帖要顶
作者: fhzxt    时间: 2008-12-7 17:32
那个宽宽的“导墨槽”为非导墨槽,实际上只是空气孔的通道,以及吸墨时的通道罢了,LZ有点误导了
作者: BA4HL    时间: 2008-12-7 22:00
楼上的怎么来区分它在书写的时候是导空气,而不是导墨?
作者: fhzxt    时间: 2008-12-10 12:13
这个槽和笔尖上那个空气孔是相通的,若写字时那里有墨,以其那么宽的结构,不会形成毛细,好、这样墨会从孔中漏出。
另外,那个槽实际上并不直接与储存墨水的地方相连,是通过层层鳍片的,靠重力墨水直接下不来,吸的时候却可以吸上去。
还有那两个细槽,在通过笔舌中部那个宽槽时,并没有中断,槽下面还有细槽以连通笔舌后部的细槽。
作者: mynym    时间: 2008-12-11 12:49
学习了
去年拆鸟尖时,自己摸索,可惜了
作者: 非砚    时间: 2008-12-12 19:40
今天用这个方法调了一支总是断墨的老笔,果然是有效的
不过比较还是偏硬,不敢再调了
钢尖的弹性实在是差……
作者: JackBauer    时间: 2008-12-13 16:40
探索精神可嘉,可惜推理错误
作者: 墨竹    时间: 2008-12-14 12:14
请JB兄为LZ更正,好让大家更多学习
作者: duanjiaqin    时间: 2008-12-14 21:19
坐下慢慢学习
作者: creay    时间: 2008-12-15 18:17
好文认真学习了 ~
作者: BA4HL    时间: 2008-12-20 20:50
不是推理错误,是没在结尾处点明结论。现补上:
金属笔尖伸出长一些,可使出墨多一些,笔尖感觉也更软一些。反之,笔尖伸出短一些,可使出墨少一些,笔尖也更硬一些。
作者: cbh1978    时间: 2008-12-20 21:39
学习了学习了
作者: 大风    时间: 2009-1-13 16:23
技术贴要顶,继续关注~
作者: wsadwsad    时间: 2009-1-22 10:43
写字的时候笔尖有点“咔哒、喀哒”的声响怎么调?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09-1-22 11: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Emmanuel    时间: 2009-1-22 11:38
原帖由 wsadwsad 于 2009-1-22 10:43 发表
写字的时候笔尖有点“咔哒、喀哒”的声响怎么调?

用的是软尖吧。
作者: BA4HL    时间: 2009-2-15 21:29
标题: 答复22楼
写字的时候有“咔哒”声,我也遇见过。
笔尖两个分叉(笔尖的左右爿)向中间的变形太大,不写字的时候互相靠得太紧,看不出来。写字的时候弹性应力的作用,互相摩擦碰撞,就形成了“咔哒”声。
可以试试按照正常写字的方式,重重往下压一压,分开两爿笔尖,消除它们的内应力。
作者: 糯米    时间: 2009-3-20 15:22
做个记号吧,现在看还有些不能体会
作者: c10x90    时间: 2009-3-20 16:57
楼主的拆解令偶惊栗。
作者: zzlss    时间: 2009-3-25 21:22
学习了,可还是不敢拆~~~~
作者: zzlss    时间: 2009-3-26 20:05

作者: 小花猪    时间: 2009-4-2 14:46
原帖由 BA4HL 于 2008-12-20 20:50 发表
不是推理错误,是没在结尾处点明结论。现补上:
金属笔尖伸出长一些,可使出墨多一些,笔尖感觉也更软一些。反之,笔尖伸出短一些,可使出墨少一些,笔尖也更硬一些。

这结论好像和楼主文章中说的刚好相反啊,请看那个改造的图,改造前是短尖充墨而且比划粗,改造后是长尖一切ok,到底是哪个说的对呢?
作者: Megan    时间: 2009-4-2 17:04
把笔尖拆开  吧笔舌用洗涤净洗一下  擦干装好   出水马上完美
作者: Megan    时间: 2009-4-2 17:18
鸟的笔尖金片和笔舌的固定马马虎虎,还算牢靠,但不可避免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会有些许的偏差,尤其是在对笔尖的不当使用中。还有一点,就是由于鸟尖可以旋下,在不当的旋下过程中,导致笔尖和笔舌错位的机会大大增加。具体选下方法请见 http://www.pentrace.net/penbase/ ... e.asp?id=370&cname=
鸟尖装好比拆难很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只要完美装配,几乎任何一个鸟尖的打磨配合出水书写感觉一流。
不存在所谓个体差异!至少我过手的笔尖从EF到OBB都是这样
那些说鸟尖性能不好,个体差异明显的人,先试试把你的鸟尖装正吧,呵呵。
作者: kunkun    时间: 2009-4-3 12:25
学习了,调坏了两个。
作者: 小花猪    时间: 2009-4-5 21:49
其实根据我自己的经验,笔尖伸出的长短不重要,重要的是笔尖与笔舌的贴合度。
贴合度越高,也就是笔尖与笔舌结合的越紧密,那么笔尖充墨现象越轻、直至消除;笔尖与笔舌尖的空隙越大充墨现象越严重。
作者: 小花猪    时间: 2009-4-5 21:51
原帖由 Megan 于 2009-4-2 17:18 发表
鸟的笔尖金片和笔舌的固定马马虎虎,还算牢靠,但不可避免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会有些许的偏差,尤其是在对笔尖的不当使用中。还有一点,就是由于鸟尖可以旋下,在不当的旋下过程中,导致笔尖和笔舌错位的机会大大增加。 ...

问题在于很多买来的新笔根本就没动过笔尖,一样的不好用。我想更多的是出厂前装配的质量不统一,即便是笔尖没装正也是厂家没装正,对很多普通用家来说,根本就没想过要动笔尖的。
作者: sjf848    时间: 2009-4-6 09:24
原帖由 小花猪 于 2009-4-5 21:49 发表
其实根据我自己的经验,笔尖伸出的长短不重要,重要的是笔尖与笔舌的贴合度。
贴合度越高,也就是笔尖与笔舌结合的越紧密,那么笔尖充墨现象越轻、直至消除;笔尖与笔舌尖的空隙越大充墨现象越严重。

同意花猪的观点~笔尖伸出加长的话只是墨的流程稍微变长一点~
关键还是笔尖和笔舌的中间的空隙~这个和墨胆大小和贮墨多少的原理一样~
作者: 小花猪    时间: 2009-4-6 12:13
原帖由 sjf848 于 2009-4-6 09:24 发表

同意花猪的观点~笔尖伸出加长的话只是墨的流程稍微变长一点~
关键还是笔尖和笔舌的中间的空隙~这个和墨胆大小和贮墨多少的原理一样~

在下刚刚以此方法治愈了一个充墨的笔尖,非但不是把笔尖变长,而是变短了,哈哈。
作者: yts19850307    时间: 2009-4-8 10:28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作者: BA4HL    时间: 2009-4-10 12:33
笔尖相对于与笔舌(就是鳍片的那个固体)只有这么几个方向的变化:长、短、左、右、包围、反包围。
即:
现象:“长”,笔尖相对于笔舌伸出来一点。
原理:当写字时笔尖受反作用力,因杠杆原因和弹性变形原因书写手感较软,使得笔舌与笔尖之间间隙更大,在毛细功能正常范围内,增加墨水的流量。

现象:“短”,笔尖相对于笔舌缩进去一点。
原理:与上述相反。同时,我部分地接受“小花猪”的经验(“移动笔尖的固定环”),当笔舌的箍环向笔尖方向前移1毫米,相对来讲笔尖与笔舌贴合更紧些。这样,一、书写时使用同样的力,笔尖不容易变形,笔尖与笔舌之间的间隙也要小一些。出水情况要减弱很多。二、当笔舌的箍环收得更紧一些,笔尖所在圆弧更向圆心收紧,使之与笔舌的贴合面更大。

现象:“左”,笔尖相对于笔舌左偏。这属于没有装正 ,也会减弱出墨。
现象:“右”,笔尖相对于笔舌右偏。这属于没有装正 ,也会减弱出墨。

现象:“包围”。
实践:完全拆下笔尖,拇指与食指轻微捏紧笔尖的两个斜面肩膀,使之朝弧度所在的圆心靠拢。
原理:减弱笔尖左右两片的缝隙(即笔尖的缝隙),毛细作用正常时,减少出墨量。

现象:“反包围”。
实践:完全拆下笔尖,左右两手拇指与食指捏紧笔尖的两个斜面肩膀,稍微展平,使之朝弧度所在的圆心反方向用力。
原理:增加笔尖左右两片的缝隙(即笔尖的缝隙),毛细作用正常时,增大出墨量。

就我调试的三支百利金钢笔而言,我断定我曾说的“微量调节笔尖长短”的方法是正确的,只是,还需要增加上面提到的“包围”的动作。
作者: zzlss    时间: 2009-4-13 15:25
又学习一遍~~~~~
作者: jian88    时间: 2009-4-14 14:56
学习了,技术帖要顶
作者: fbiroom    时间: 2009-4-14 15: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ion    时间: 2009-4-17 23:08
感谢楼主分享经验,试试看先
作者: 七剑    时间: 2009-4-18 13:01
原帖由 小花猪 于 2009-4-5 21:49 发表
其实根据我自己的经验,笔尖伸出的长短不重要,重要的是笔尖与笔舌的贴合度。
贴合度越高,也就是笔尖与笔舌结合的越紧密,那么笔尖充墨现象越轻、直至消除;笔尖与笔舌尖的空隙越大充墨现象越严重。



关键是如何使其紧密,有的笔尖都变形了
作者: uping    时间: 2009-4-20 19:44
原帖由 BA4HL 于 2009-4-10 12:33 发表
笔尖相对于与笔舌(就是鳍片的那个固体)只有这么几个方向的变化:长、短、左、右、包围、反包围。
即:
现象:“长”,笔尖相对于笔舌伸出来一点。
原理:当写字时笔尖受反作用力,因杠杆原因和弹性变形原因书写 ...

好专业,理论正确,不过真要调的好还是很难。我可怜的鸟已经被我折腾的不行了。
作者: bingbing2213    时间: 2009-4-20 20:42
用手很难弄,通常我会拿个眉毛夹什么的,可是又很容易把笔尖弄坏,愁啊!
作者: robinsh    时间: 2009-4-20 21:40
原帖由 bingbing2213 于 2009-4-20 20:42 发表 用手很难弄,通常我会拿个眉毛夹什么的,可是又很容易把笔尖弄坏,愁啊!
用这个好像很容易刮花啊。
作者: wsnyyy    时间: 2009-5-1 08:51
学习学习--------
作者: 小花猪    时间: 2009-5-2 08:02
原帖由 七剑 于 2009-4-18 13:01 发表



关键是如何使其紧密,有的笔尖都变形了

那就需要调整笔尖的金属片了,这需要点耐心和技巧,不过其实也没那么玄乎,不是让你点尖和开缝,哪有那么高科技。
作者: ftjcl    时间: 2009-6-22 14:48
原帖由 tahoe 于 2008-12-7 12:26 发表
金片伸长的话,书写时表观手感应该是变软才对啊

我也有这个疑惑。
作者: ftjcl    时间: 2009-6-22 14:59
我有支明尖笔,经常断墨,解决的办法是把笔舌留长一些,这样笔尖实际长度没变,但是相对于笔舌而言变短了。其中的道理可能是:笔舌更接近笔尖顶部,可以保障尖部供墨。此法供各位参考。




欢迎光临 钢笔论坛 (http://penmuseum.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