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PENBBS.COM第26季墨水隆重上市,详情请点击。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458|回复: 17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宝龙这个品牌翻译得有点俗气,糟蹋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5 0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人是万宝龙的粉丝,很喜欢这个牌子。我的两只笔都是万宝龙的。
可惜,觉得这样一个中文译名实在是和这个品牌不相称。

万宝龙是个德国品牌,但品牌是法文. Mont是法文的“山、山峰” Blanc是法文的“白色”
连起来的意思是白色的山峰,但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就叫所谓的“白峰”,所以在地图上,Mont Blanc也经常翻译成“博朗峰”。

所以,这个原文标题本来应该是具有“一览众山小”感觉的一种居高临下的气质,应该体现出高贵、典雅、尊贵,尤其是“不俗”。
所以德国人也特意不用德文的白色山峰(Der Weisse Gipfel),而特意选用当时号称欧洲最高贵的语言法语,来体现这个牌子的价值。

可惜啊,不知被哪个暴发户翻译中文的时候译成了俗不可耐的万宝龙。
缺点光我现在能想到的,就有:
一:发音不接近。万宝龙只有在粤语等南方方言里才和法文的Mont Blanc发音接近。主要是因为“万”字在粤语里念man, 所以和法文的mont勉强能凑合到一块去。可是用普通话来念,就不知所云了。
二:品味很低。又是“宝”,又是“龙”的,听起来,让人感觉得到某个暴发户在努力张大嘴炫耀自己刚镶的大金牙时的丑态。
三:和欧陆风格完全不搭界。如果让一个人第一次听这个名字,他一定会觉得这是广东某个乡镇企业刚推出的新型产品的牌子,很本土,很实在,符合“刚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的审美观:起名字要吉利。
幸亏这个译者笔下留情,没有像前几年“霸”流行那样弄一个“万霸龙”。
四:容易让人联想到香烟。因为它听起来好像是“万宝路”和“红金龙”的私生子。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不过是为了一个优秀品牌毁在译名里而叹息。
这就好像很多优秀的外国影片,毁在港台这种“威龙”、“夺宝”风格的低俗译名手里了。
比如:“肖申克的救赎”,港译:“月黑风高”。
或者瑞典名车volvo, 港译:“富豪”。。。 是不是觉得没救了?

有些东西,还真的是和文化积淀有关,不是“先富起来”就能改变得了的。


再次声明,本人是万宝龙的粉丝,出于热爱这个品牌才写了这些话。
初来乍到贵论坛,第一帖,见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发表于 2008-11-5 05:18 | 只看该作者
正如lz所解,这个品牌也在向着暴发户的感觉发展着,这个名字挺适合的。。。。
3#
发表于 2008-11-5 06:41 | 只看该作者
香港人传出来的词儿吧
4#
发表于 2008-11-5 06:48 | 只看该作者
它使我想起了"万宝路"
5#
发表于 2008-11-5 08:07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舶来品,港译可能是最差的!
6#
发表于 2008-11-5 08:11 | 只看该作者
勃朗峰还可以,

类似翻译还有宝马,俗
7#
发表于 2008-11-5 08:30 | 只看该作者
约定俗成了,就不好改了。就像中文版的《圣经》一样,读起来别别扭扭,原因就是那是当年来中国略通中文的外国传教士翻译的。虽然读起来别扭,但已经被先入为主,也没人去改了。
其实,翻译成“万宝龙”这个中文名字,还可以。

[ 本帖最后由 安红 于 2008-11-5 09:27 编辑 ]
8#
发表于 2008-11-5 08:35 | 只看该作者
中國有幾人知道珠穆馬朗峰?

原文照譯的話,氣勢整個弱掉。

叫萬寶龍多霸氣。

俗歸俗,至少名字夠貴氣,愛耍氣派的可愛著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11-5 09:02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学法语的时候学到MONT一词,老师提及这一品牌的法文,但没说中文。 我就一直叫他巴朗峰。 后来去商场问有没有巴朗峰笔卖,没人知道。再仔细找找,被译成这个烂名字了。 当下心里无比愤怒!   现在在坛子里久了,慢慢习惯叫它龙了。时间磨去了当年的棱角,反正现代龙已变为奢侈品,书写像棍子。 懒得为它正名了。
10#
发表于 2008-11-5 09:0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有点书生气。
商业与文化之间是不一样的。
商业需要消费来支撑。
而消费靠几位酸不溜秋的文人,或者挑三拣四,唠叨个没完,总想节约银子的收藏者,恐怕不行。
消费靠的是暴发户。中国如此,欧洲也如此。
要是咱中国人,取名字会更加干脆——直接叫“**王”。
比如MP4就叫“视觉王”,电视机就叫“高清王”。
假如这笔是咱中国人造的,就会叫“万宝龙笔王”!!更加帅气!咋样?
11#
发表于 2008-11-5 09:19 | 只看该作者
万宝龙,这正是Montblanc公司在全球力争的品牌形象。
12#
发表于 2008-11-5 09:23 | 只看该作者
没啥不好的

宝马很好呵,奔驰宝马恐怕顶尖的中文译名了吧
13#
发表于 2008-11-5 09:34 | 只看该作者
不过是个名字而已何必在意呢。关键是东西要好。东西好,何必在乎什么名字。
14#
发表于 2008-11-5 09: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g_kummel 于 2008-11-5 06:48 发表
它使我想起了"万宝路"



多数对刚笔不了解的 第一次都会想到这个
我刚开始也是 一听领导说万宝龙
我说万宝龙不是香烟吗 怎么出笔了
15#
发表于 2008-11-5 10:00 | 只看该作者
说到译名,这还真是个学问,以前还看到过专门这方面的翻译学论文。音译和意译当然是最常用的两种选择,而能把两者都结合起来的,就是很成功的翻译,比如说奔驰,奔腾,不一而足。而失败的例子,比如说Canon最开始被译作“加农”,确实是音译和意译(cannon?),但是用词显然不适合品怕形象的树立。

正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和用词的习惯问题,还有商业上的考虑,有的时候忠于原意,或者简单的音译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最好的例子还是宝马,若是忠于原文,难不成译一个巴伐利亚的发动机工厂?音译也不大现实,倒是现在的名字,我觉得很好,很飘逸。

由于历史原因,不可避免的目前很多的音译都是基于粤语的发音习惯的,万宝龙就是其中之一。

说到万宝龙,首先,德国人不用德语der weisse Gipfel的原因,恐怕不是因为“特意选用当时号称欧洲最高贵的语言法语,来体现这个牌子的价值”,Mont Blanc这个商标本意就是用欧洲最高峰做名字,而恰好法语是当时世界通行的地理名称标准语言,与语言本身高贵与否并无关系。这是个约定俗成的叫法,大家都知道,而换一个就不一定知道,仅此而已。

此外,我个人觉得万宝龙的译名还算可以,一方面确实是基于粤语发音的(这个如我所说,是有历史原因的,但并无好坏之分),另一方面,也恰巧体现了该品牌目前的定位,那个什么我们的产品恰好能写而已,哈哈。。。
16#
发表于 2008-11-5 10: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ltayman 于 2008-11-5 09:09 发表
楼主有点书生气。
商业与文化之间是不一样的。
商业需要消费来支撑。
而消费靠几位酸不溜秋的文人,或者挑三拣四,唠叨个没完,总想节约银子的收藏者,恐怕不行。
消费靠的是暴发户。中国如此,欧洲也如此。
要 ...



楼兄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我想起了一句话:如果你无力改变的时候,就去享受吧!前面那个前提是什么 ?有能力你就改变大众称谓,改变不了,就去享受吧,
17#
发表于 2008-11-5 10:45 | 只看该作者
香港翻译的东西有时候真的很让人不明白!
索尼他们叫新力,松下叫乐声,尼康叫艺康

[ 本帖最后由 steven_lee 于 2008-11-5 10:47 编辑 ]
18#
发表于 2008-11-5 10: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teven_lee 于 2008-11-5 10:45 发表
香港翻译的东西有时候真的很让人不明白!
索尼他们叫新力,松下叫乐声,尼康叫艺康


因为你不懂白话

白话,闽南,客家话更接近古汉语,诗歌全部压韵.
19#
发表于 2008-11-5 10: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ltayman 于 2008-11-5 09:09 发表
楼主有点书生气。
商业与文化之间是不一样的。
商业需要消费来支撑。
而消费靠几位酸不溜秋的文人,或者挑三拣四,唠叨个没完,总想节约银子的收藏者,恐怕不行。
消费靠的是暴发户。中国如此,欧洲也如此。
要 ...




按LZ的逻辑,"地王,金茂"也俗气.大陆人自己糟蹋了.

[ 本帖最后由 slaoao 于 2008-11-5 10:56 编辑 ]
20#
发表于 2008-11-5 11:36 | 只看该作者
勃朗峰实在太矮了, 才4810米, 中国西部比她高的山峰不计其数, 所以用勃朗峰做品牌名字没意思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GMT+8, 2024-6-17 12:23 , Processed in 0.1720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