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2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424
- 帖子
- 精华
|
浅绛彩瓷画的题材.
浅绛彩瓷画的题材摆脱了以往瓷画匠人以版画、年画为范本的单一画法,采用宋元明清及同时代绘画名家的纸绢画为摹本进行彩绘,打破了官窑的清规戒律,开拓创新,已涵盖了山水、人物、花卉、翎毛、鱼虫及清供博古等各类画科。
山水类远追元代黄公望、倪云林,近摹清代“四王”。一般选取山林的幽静小景,如云山飞瀑、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渔舟风帆、茂林修竹,寺院亭阁、山间农舍等。点景人物多用红色或青色,十分醒目,如曳杖老者、携琴高士、骑驴老丈之类。画面生活气息浓郁,表现出一种逸趣,令人清心静思,神往不已。
人物类多写意作品,仿黄慎、任伯年等的画风。仕女图有少女沉思、吹箫、春困、弹琴等,且仿效道光年间著名人物画家改琦、费丹旭的风格;高士图有“米芾拜石”、“渊明爱菊”、“竹林七贤”、“踏雪访梅”、“携琴访友”等;仙怪图有“加官进爵”、“福禄寿”等;反映百姓生活的有“渔家乐”、“耕织图”、“垂钓图”等。,
花卉翎毛鱼虫类,大多取材于传统的寓有吉祥之意的图案,效法恽南田、华秋岳、张熊等的构图与笔法,如“富贵白头”,“喜上眉梢”,“八百千秋”,“安居乐业”,以及“柳间春蒸”、“绶带海棠”、“果蔬图”等等。
另有明清两代流行的清供博古图案,也出现在瓷面上,这些图案与当时“海上画派”的风格相类似。
浅绛彩瓷的器型、胎釉及款识
浅绛彩瓷的器型甚多,大小不一,有高达75厘米左右的方瓶等,也有仅仅几厘米高的水盂、小酒杯等,汪友棠的小瓷板画《秋江帆影图》只有7厘米见方。
浅绛彩瓷的器型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陈设观赏瓷,如瓷板,琵琶尊、象耳尊、鹿头尊,兽头环耳瓶、方瓶、六方瓶,文房四宝(水盂、笔筒)等;一是生活日用瓷,如帽筒、盆、盘、碗、壶、杯、盖碗、盖盅、酒墩、香炉、烛台等。
早期的浅绛彩瓷,大多瓷胎较厚,瓷质较疏松,釉面为橘皮釉(釉面呈微微起伏的波浪纹)。绝大部分瓷器的口沿以一圈金边为装饰,但金边大多已脱落。名家所绘浅绛彩瓷,与一般的瓷器有所不同,瓷质釉色滋润细洁。民国初年的浅绛彩瓷与早期已有不同,瓷胎较薄,瓷质较细,釉面光滑。
浅绛彩瓷的款识有底款与画面题款两种,底款指年号款、堂名斋号款,画面题款指瓷画上作者的题款。
年号款,即模仿历代官窑纪年款的方式,书写于器物底部。一般用楷书或篆书书写,如“大清同治年制”、“同治年制”、“大清光绪年制”、“光绪年制”、“官窑内造”等。这些底款有的是伪托款,与实际年代不符,应该以画面题款中的干支纪年为准。底款有带边框,有不带边框。
堂名斋号款,即书写于器物底部的堂名、室名、斋名、轩名等,或制作者的室名,或收藏者之印。制作者的室名如“友竹轩作”、“心萱堂印”、“光绪庆云书画”、“庆云书画”等,收藏者之印如“筱园珍藏”、“靠苍阁藏”等。
这里再提一下浅绛彩瓷画上作者题款的书法。瓷器上的书法,一直以来只是瓷器上的局部装饰而已。可是,浅绛彩瓷画题款的书法已不同旧时格局,充满艺术趣味,不仅有楷书、行书、隶书,还因受到当时书法家与金石学家的影响,出现了篆文、金文及其释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