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56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2560
- 帖子
- 精华
|
每年年末都写一支笔,今年没入新笔,就写个音乐随笔,算是排解冬天的沉闷。
话题还是先从世纪末德奥起头,最后谈谈今天如何听音乐。
90年代读高中的时候,在一位圣约翰大学毕业的老先生的指导下,我开始听交响乐中被称为最后难关的马勒交响曲。庞大的构成,艰难的曲式和复杂多变的旋律,是每部作品都像台精密而复杂的仪器,是听惯了贝多芬莫扎特的耳朵无法听进去的。因为某晚在103.7的古典音乐时间里偶遇了一部雄浑的大作,虽然我不知道在听的是什么,但我蓦然坚信这就是我要听的马勒。当节目结束时主持说,以上播送的是古斯塔夫马勒的第一交响曲,泰坦,由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索尔蒂爵士指挥时,我真的有种隔世的恍惚,仿佛中了魔法。
一周学校生活结束后的第一件事情,我就想去找一张马勒第一交响曲的CD。那个时候,整个上海主要是延安中路的中图进出口门市部有这样的CD,罗列在橱窗里的是音乐迷最向往的德国黄牌,DGG录音的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的正价片。一张132元的CD哪里是个90年代的高中生用零用钱可以随便买的。转来转去,居然给我在音乐学院附近的小店里找到了张二手的Guillini指挥芝加哥的第一,才售52元。我如获至宝地把它请回家,用朝圣般的心情放入家里的建伍组合音响里,开始听属于自己的马勒。这是一个开始,不断探索攀登的音乐旅程,从相对易懂的前四首曲子到后来5-10和大地之歌。从不挑版本,只买最廉价版本欣赏作品,到听遍所有的著名录音。从倾倒于瓦尔特的早年名作到寻觅小名头的偏门录音,真可谓是从半个世纪的故人开始,在留学的岁月里,把在世的大师听成了故人,再把年轻的新秀们听成了老成腐朽的巨匠。唯一不变的还是那10部马勒交响曲,不断成长的却是自己。
马勒写作是有使命的,如他所说的,他把巴赫和瓦格纳这一条线上出现的伟大德奥作品的所有成果要做一个总结,让这个总结以无法超越的形式展现出来,然后放入一个盒子里盖上盖子。到此为止,请以后的各位绕道,此路已经不同。这个工程是浩大的,虽然生前的他是个指挥大师,创造了维也纳国立歌剧院历史上最辉煌的莫扎特演出史,但他一生的追求是独处,在河畔的小屋独坐,在森林中独步,在孤独中创作。没有一部作品是为了写作而诞生的,只有很多作品是在自己无法满意的纠结中被毁掉的。当聆听马勒作品,一个纯粹的宇宙骤然呈现,各种复杂多样的因素,激荡的震幅不断冲击大脑,他的曲子是想象中的剧场,想象中的小说,想象中的诗歌,所有可以表意手法的汇总之处,是超过所有这些汇总之后,攀登并超越极限的顶端后,把所有消失在另一个次元中的不可视物还原出来的伟大杰作,高度统一并完成了的主体哲学。
第一次艰难地凑钱买下的马勒全集是Solti爵士在DECCA的那套。原因是那雄浑的结构美和我难以忘却的邂逅马勒的初恋情节。虽然很快我就把索尔蒂爵士的解释给否定了,那些音乐能指实在无法还原出我所期待的马勒。但我始终珍爱这套全集,不仅是因为我喜欢诠释的多元化,也因为我知道对当时的学生来说,一套千元左右的马勒全集意味着什么。今天,一套廉价盒装的全集只是几个便当的价格,打开电脑,可以在几个操作之中轻易地买下几乎所有的马勒全集。能轻松的聆听各种版本,是喜?--失去的却是珍惜和虔诚的态度,是忧? 马勒写作用的是一生,在每一笔一画中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他的作品是生与死的交响曲。如同瓦尔特本雅明所说的,复制技术使艺术失去了灵韵,每个人似乎都在听音乐的今天,聆听行为要能真正有所得,变得如此艰难。看到最近10年,又有几位大师在迈入他们艺术人生的暮年时,终于录制了马8这部竭尽心力的千人交响曲,完成了他们的马勒全集。从40多岁开始艺术成熟到晚年完成这10部作品的录音,日积月累,在自己的追求中慢慢画出一幅巨作是多么美的事情。
给自己更多限制,跟随自己人生的轨迹,锲而不舍的慢慢画完那副画,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岁末冬季,都是我对音乐再度受洗的日子。今年终于开始重翻Gary Bertini和科隆广播为我们留下的伟大马勒遗产。今天回家早,当Bertini一生中最伟大的工作化为音符进入耳朵时,我又一次激动得要落泪。在Bertini的马勒中,既有法国音乐中妖艳的音乐美,唯美而饱含深情,音色透明,节奏速度轻快而不失稳重,沉着自如而又不晦涩,洗练中呈现的自然和谐,让人无法不对这位有匠人气质的马勒专家肃然起敬。
当一个人用一生去追求一些东西,慢慢地面对十倍百倍于他的巨大画卷,耐心而不受干扰地去画出每一笔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美。这不是和世俗世界的对抗,而是从容不迫的超越,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和马勒及他的同行们一样。
2011年12月18日 |
|